返回上一页 胡晓明 登录

宋诗研究怎样突破

我今天到南京大学讲宋诗,是向程千帆先生致敬来了。在我看来,宋诗的研究无论如何有了多少新的进展,新的成果,如果要想有真正...

流动的“江南”:从地理概念到文化概念

重阳刚过,霜降又到,这是乾坤清气最为充盈的季节,我们相聚在西南名城贵阳的文化胜地孔学堂,召开第四届江南文化论坛。今年为...

陈伯海等:笔谈:在中国发现文论

本期笔谈栏目刊出陈伯海等五位先生的文章,围绕“在中国发现文论”的主题各抒己见。有趣的是,诸位不约而同地都重视如何成功地...

真诗的现代性:七十年前朱光潜与鲁迅关于"曲终人不见"的争论及其余响

【专题名称】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专 题 号】J3 【复印期号】2006年09期 【原文出处】《江海学刊》(南京)...

陈寅恪与钱钟书:一个隐含的诗学范式之争

本世纪的中国诗学研究,有两个人的名字无疑是影响深远的。一个是陈寅恪,他开创了一种以诗证史、以史解诗的学术方法,代表了古...

略论杜甫诗学与中国文化精神

诗歌作为人类心智结构的真正结晶,追到根源之处,其实质是对生命本身的发问与解答。西方诗人且不论,中国诗史上第一流的大诗人...

问题意识、內在学理与典范融合

你知道北美汉学研究的“三剑客”么?你知道与《剑桥中国史》齐名的《剑桥中华文史丛刊》么?你知道伦敦、普林斯顿、台北、北京、...

《中國文化走出去》討論會上的發言

我很贊同剛才許嘉璐先生和楊國榮教授講的話。中國文化拿什么走出去?拿出去的東西,如何不只是曇花一現,而是能持久地發生影響力...

臺灣學術的國際化

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任何地區與國家,追求學術的國際化不僅是時代的潮流,而且是文化政治的需求。這里根據我粗淺的了解,談談臺...

臺北二手書店購書記

我當了一個學期的客座教授,從臺灣帶回三箱新舊書,除了隨身的一箱,有兩箱尚未寄到。而師弟傅杰從臺灣竟能淘回十幾箱舊書,以及...

王元化学术述要

王元化,一九二0年生于湖北武昌,祖籍江陵。三十年代开始写作。曾任中共上海地下文委委员、代书记,主编《奔流》文艺丛刊。抗战...

民國101

臺北有個101大樓。無論走到臺北的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看得見這座大樓。曾經是世界上第一高樓。昨天,八十萬民眾,冒著寒冷的...

读熊十力札记

关于学的重要某先生愤慨于今日社会之污浊与腐败,而深冀有宗教上潜修之伟大人物。但有不重视学问与知见的意思。某先生去后,袷文...

寫給十歲的小豆豆

亲爱的小豆儿:嗨,我又给你写信了。今年,我给你写了好多信。因为爸爸在台湾,没有机会跟你聊天,不像在上海的时候,爸爸天天去...

電視辯論會觀後

臺灣的总统大选首场电视辩论会今日下午二時正式開常在我住的賓館的電視上,至少可以看到六七個頻道同時現場直播。透過公開的政見...

一出直抵人性深處的好戲:聽王安祈說戲

“《百年戲樓》是為了建國百年想出的題材,我們有這個任務,要通過一個作品來敘述臺灣京劇的百年史。但是我一直沒有思路,一點想...

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最近,蔡英文提出中華民國不是一個外來政權,中華民國就是臺灣。臺灣就是中華民國。多少修正了她不久前說的中華民國是一個流亡政...

秋風里

夏天終于過去,臺灣的秋天來了。風很大。如果窗有一小縫,風沖孔襲門,發出各種聲音,或低語喃喃,或怒號,或哭訴,或咆哮,甚至...

從《巨流河》看《文選》學史

齊邦媛的《巨流河》回憶她參加編國中國文教科書,與林尹教授見面的一件事:初擬篇目提交編審委員會討論不久,館長交給我一份教育...

在中央大學“世變與中國知識人”討論會上的發言

孔子說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又說道不行,則乘桴浮於海。這表明孔子有隱世避世的一面。 “以道事君,不合則去”(《論語·先進》)...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