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韩大元 登录

论我国现行宪法的人民民主原则

内容提要: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我国现行宪法颁行40年来,以其丰富的民主内涵,为...

实现香港国安法与本地法律的有机统一

在2023年1月13日全国港澳研究会举办的“保证香港国安法准确实施”专题研讨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

韩大元 陈佩彤 刘海林:许崇德基本法学术思想述评

许崇德教授是我国著名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是香港基本法和澳门基本法的重要起草者之一,是“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理论研究的重...

全国人大常委会释法对香港法治发展必不可少

香港回归二十五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针对《基本法》实施中因对《基本法》相关条款的理解不同而产生的争议,进行了五次解释,...

韩大元 李样举:论宪法在我国审计制度建立完善中的作用

摘要:  将审计制度写入“八二宪法”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审计监督工作经验的总结,彰显了审计制度的宪法地位...

构建基于宪法的社会共识与知识谱系十分必要

宪法学是具有时代性、开放性与实践性的知识体系,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断回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

20世纪50年代“共同富裕”理念形成及其演变

探寻1982年《宪法》对“共同富裕”的规范内涵以及当代价值时,我们需要追溯《共同纲领》制定过程中确立的独特规范构造与精神...

坚持依法保障人权,健全人权法治保障机制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2月25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就中国人权道路发表了重要讲话。坚持依法保障...

凝聚人权共识 培育人权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我们要深刻认识做好...

百年大变局之下的宪法学知识体系走向

面对深刻的社会变革,宪法学需要反思传统的理论范式与框架,以历史眼光梳理学术脉络,寻找具有生命力的知识谱系,构建适应“后疫...

香港回归25周年,如何看待成就、挑战与未来?

2022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在“一国两制”步入基本法所许诺的“五十年不变”中期阶段的历史节点,对这一人...

《共同纲领》与新中国人民检察制度的建立

研究90年检察制度历史演变,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检察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逻辑。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我与何华辉先生的五重学缘

12月19日上午,首届“何华辉法学奖”颁奖仪式在武汉大学法学院一楼120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韩大元...

中国宪法学文献史研究:学术脉络、框架与方法论

问题的提出 梳理文献、研读文献是学术研究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保持学术传统与脉络的基础性工作。在我国,据学者考察,“文...

韩大元 陈佩彤:论香港基本法序言中“繁荣和稳定”的规范内涵

摘要:  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是香港基本法的核心要义与立法目的,也是制定香港特别行政区一切政策和制度的出...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人权话语及其变迁:1921-1927

从中国共产党的人权发展观看,早在建党初期,人权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理想与目标,人权话语体现在各种党的文献之中。可以说...

中国近代以来宪法课程体系的演变

摘要:  宪法课程体系是宪法教育、宪法学研究以及构建宪法文化的重要基础,在宪法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承担宪...

论《香港国安法》第2条“根本性条款”的规范内涵

摘要:  《香港国安法》第2条将《香港基本法》第1条和第12条规定为《香港基本法》的“根本性条款”,并赋予...

论“一国两制”的文明观及其当代意义

“一国两制”是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浓厚中国政治文化底蕴,同时又体现了主权、和平、包容与开放精神的国家制度体系,是中国特色社...

中国宪法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范结构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40年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场深刻的变革,丰富了当代世界市场经济...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