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郭建 登录

当代文革研究中的“造反派情结”

从事文革研究的中国学者大部分都不是在人文或社会科学领域受过专门训练,将史学研究当作职业的专家,他们赖以生存的职业一般都另...

Teaching the Story of the Fall:A Humanist and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Do you really think a snake can talk?” I remember asking in...

Politics of Othering and Postmodernization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 China as “Other’s Other”The year 1989 marked a turning po...

A Moment of Darkness

My eyes were blurred from sleep as I watched the trees and h...

In Search of an Unconscious: Jacques Lacan and China

Failing to fetch me at first keep encouraged,Missing me one ...

Book review:Allegoresis: Reading Canonical Literature East and West.

Comparative literature has won its battles at a cost of iden...

妙玉的凡心

刘心武先生在《妙玉讨人嫌》一文(见《万象》1999年5月号)中赞叹曹雪芹刻划人物笔法凝练生动,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

人文教育:通向自由之路

一.引言:世界教育的走向与两种教育观教育越来越职业化和专业化,这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世界潮流。从个人角度看,对“人为什么要上...

杰姆逊与文化大革命

近年来国内大量译介西方后现代、后殖民、和第三世界文化理论,一时“后”风突起,并吹出一个“后新时期。”乍看起来,这“后”风...

德国:中国的一面镜子

前不久,通过网络看到高全喜在台湾《思想》杂志二零零六年第三期上发表的〈文化政治与现代性问题之真伪—兼评张旭东的《全球化时...

人还活着,他已经死了:一个中国人眼中的福柯

我想到要读福柯的书,是因为听说他对“人”宣告了死刑,实在耸人听闻。再者,福柯的著作被大量介绍到中国,处处受到喝彩,却不见...

文以载史,抗拒遗忘: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文学的纪实性

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学相比,中国文学具有较强的纪实性和历史感,这似乎和中国文化的世俗性有关。(文学的启示性、象征性、抽象的...

为了打击共同的敌人:施米特及其左翼盟友

近年来在中国大陆学术界出现的施米特(Carl Schmitt)热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西方思想文化理论界值得译介的人物和...

当代左派文化理论中的文革幽灵

1976年秋文化大革命结束,至今已将近三十年了。当时,文革作为灾难和悲剧是官方与民间的共识,80年代中国大陆意识形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