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泓,历史学者,代表作品:《风雨前行——雷震的一生》、《党内觉醒者——李昌在中国改革年代》、《隔代的声音——历史劲流中的知识人》、《重说陶希圣》等。 …… 台湾宪政不寻常路 自清末新政以来,无数中国仁人志士为摆脱专制、实现民主宪政这一政治理想而上下求索,在前仆后踣中走过了一段段“革命压倒启... 你所不知的雷震与台湾威权体制 范泓:很高兴能来到北师大,很多年前我到北师大来看望过何兹全先生,我记得何先生住在北师大著名的红楼,楼上应当是钟敬文先生的... 晚年左舜生 在官方主流叙事中,左舜生(原名学训)是一个偶尔被提及的历史人物。不过,当年蒋介石邀中共领导人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这件事,与左... “历史的曲折” (一)1979年下半年,著名学者徐复观在香港《明报月刊》第十四卷第九期发表《历史的曲折》一文,内容为同年7月他在台北《中... 在“民主与独裁”论战中的胡适 1932年5月,胡适主编的《独立评论》出版第一期。这一年,胡适42岁,身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独立评论》是一本同人性质... 回忆高华教授 高华先生走了,在那个深夜,一直期待的奇迹并没有出现,不论他的家人或朋友,都无法接受这一无情的事实。一连几天,前来吊唁的人... 怀念高华,最后的日子 高华教授走了,尽管有这个心理准备,但这一刻真正来到时,却又不能接受。而且,我还相信,12月26日那天晚上,高华本人也没有... 傅斯年之死 (一)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日,傅斯年接替庄长恭为国立台湾大学校长,一九五0年十二月二十日晚上十一时二十分,以脑溢血逝于台湾... 阎锡山:适中求对 (一)早听说阎锡山(字伯川,号龙池)有部分日记留存大陆,这是他当年的侍从室秘书李蓼源在一篇文章中透露的。这部分日记,从1... 同盟会经费从何而来 1905年,即民国前七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这是反满势力在海外的一次“振衰起敞”,即以兴中会为基础,联合华兴会、... 两个浙江人 雷震与王惕吾都是浙江人。一个是长兴县人,一个是东阳县人。大陆时期,雷震在政治上飞黄腾达,与年轻军官王惕吾似无交往。而是1... 清末:立宪还是革命? 清末出现两种革新力量,即革命党与立宪派。二者“皆以救国为目标”,但手段与方法不同,前者主张革命,后者力求改良,有相当长... 蒋廷黻这个人 蒋廷黻(1895—1965)是湖南邵阳人,十岁时进入长沙明德小学接爱“新式教育”,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黄兴、张继等人曾... 1948年:“金圆券风潮”及其他 (一) 1948年7月29日,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在浙江莫干山召见行政院院长翁文灏、外交部部长王世杰、财政部部长王云五、中央... 公竟渡河的悲剧——陶希圣从政之痛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知识分子大规模介入实际政治,虽与国势阽危、救亡图存这一特殊背景有关,却也反映出当时的“知识群体”... 真实的陶希圣 在云雾叠障的中国现代史中,陶希圣无疑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 而这一切,均以他本人于1937年参加庐山牯岭茶话会后,而... 陶希圣眼中的胡适 1920年,当陶希圣还是北大法科(后改称法学院)法律门(后改称法律系)二年级学生时,胡适先生已出版《尝试集》,旋即又有《... 林昭之死与我们这代人 我们这些五十年代中期出生的人,亲历许多事情,惟独缺少建国后十年间人生风云际变的那段遭遇。这一时期,恰是我们一生中最懵... 殷海光其人其事 在我的自由阅读中,对殷海光这个人一直有所关注。 殷海光称自己是一个“头脑复杂而心思单纯的人”,这从他在公共领域里的... 关于《风雨前行——雷震的一生》这本书 “雷震案”于2002年9月4日在台湾获得平反。这时距雷震先生遭至政治构陷而入冤狱正好四十二年,距他去世也有二十三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