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竹兰,1954年生于上海。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先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中国人力资本制度建设,中国转轨阶段的制度创新进程。主要著作有:《人力资本与中国创新之路》、《中国控股公司的原理与运作研究》、《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以民众经济权利为视角》、《中国转轨阶段的民众经济权利演化》等。 …… 人力资本理论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西方经济学家的人力资本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使中国学者具有发展人力资本理论的独特优势。开掘对人... 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一种趋势—兼与张维迎博士商榷 张维迎博士在《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一文(《经济研究》1996年第9期)中提出了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 如何解决奢华与欠账并存的难题 “贵族化”背后是财政分配两极分化 财政分配两极分化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这种财政分配的差距不仅表现在城乡之间,东部与西... 什么样的复苏更值得期待 只要我们冷静地从中央经济刺激计划的目标角度分析,目前中国经济出现的复苏离设定的目标有很大距离,只是低水平层面的复苏,... 微观督促宏观——中国宏观调控制度理念的创新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要求的宏观调控体制,是当前增强中国国家创新力的迫切需要,更是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长远目标... 我国市场经济主体间权利配置分析 我国正处在从传统计划体制向现代市场体制的转轨过程中,改革还面临许多深层次的难题。一个突出的难题是国家机构与社会民众之... 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本产权——中关村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理性思考 中关村企业的创业者们在闯过第一次创业的艰险后,正在进行第二次创业——产权制度创新。在创新实践中,他们根据企业自身的产... 直觉式创新与中国自治型创新模式的培育 内容摘要 中国从引进模仿型创新阶段演进为原始创新型阶段,必须从逻辑推理型创新主导改为直觉式创新主导。原始型创新的主导... 中国经济为何面临如此多“两难” 在近日闭幕的2010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从创新高的CPI是否可控、节能减排目标能否按时完成,到经济增长模式转换、结构... 中国体制转轨过程中的社会资本积累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中国转轨的实质性问题是国家经济权利向民众经济权利的回归,... 论用人力资本所有者产权主导中国国有企业改革 [摘要]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仍然遵循着“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货币资本产权原则,不能科学地体现中国国有企业的设立宗... 论硅谷的超常型默示知识管理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硅谷之所以成为美国原始型创新经济的代表,其奥秘在于其超常型默示知识管理的制度系统。硅谷超常型知识管理的制度环节大... 论民主首先是一种产权 摘要:用嵌入性方法研究民主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发现民主对于经济的作用是内在的,原因在于民主首先是一种产权。作为个人产权... 论人力资本及其制度分析价值 清华大学魏杰教授致力于将人力资本理论应用于企业制度创新,提出人力资本只包括两类人:企业家和技术骨干,一般劳动者不属于人... 论单纯以收入增长作为发展目标的片面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围绕着增加人民收入、使人民脱贫致富的目标努力,使经济发展速度一直保持在8%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 方竹兰 :劳动者个人所有制联合体理论的实践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概念,是从劳动者个体出发,说明在劳动者群体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后劳动者个体与劳动者群体即... 论建立政府与民众合作的生态补偿体系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从简单追求GDP规模和速度的发展转为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当... 论朗咸平药方不能治愈国有资产流失症 在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存在着一种严重的现象,就是利用体制转轨过程中的制度漏洞,采取各种瞒天过海的方法将国有资... 论诺思方法与马克思方法的互补性 目前对转轨阶段制度进行研究的学者,运用的分析方法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 论民众经济权利的回归 20世纪80年代,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起步,得益于将市场与计划都看作是资源配置方式的新理念的形成。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