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润生,(1913年7月18日-),原名杜德,山西省太谷县阳邑村人,中国经济学家、资深农村问题专家,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政策制定的核心人物之一,被喻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他多次向中央建言,主张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从1982年到1986年连续5年参与主持起草了著名的五个“中央一号文件”,对于家庭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的推广和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先生善于培养后进,周其仁、林毅夫、陈锡文、王岐山等,都曾师从杜润生。 …… 邓子恢:中国农村变革的先驱 本文是作者为《邓子恢与中国农村变革》(蒋伯英 著)一书所写的序,标题为编者所加,载于《党史研究与教学》2005年第3期... 关于农村土地制度问题的几点意见 制度没有真空,不是好的制度没有建立就是有害的制度在起作用。如果我们没办法,老百姓会另找办法。只有建立好的制度才能避免... 忆50年代初期我与毛泽东主席的几次会面 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继老区土地改革获得成功之后,新区土改逐步展开。1950年6月,召开了中共七届... 土地研究课题的选择 本文为杜润生同志1988年12月14日在完善土地制度研讨会上的讲话,源于《杜润生文集》(上册)。 土地问题已提到日程... 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的几点情况 访问人:中国农业合作化的高潮是在1955年。这一年毛泽东的思想变化比较大,党内的争论也比较大。省市委书记会议上,毛泽东... 邓小平与中国农村改革 这是杜润生同志接受《财经》杂志记者访问时的谈话。 记者:您是1978年中国农村改革的倡行者。我们想请您回忆一下,邓小平... 中国农村改革过程 杜润生先生在建国之初就担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秘书长兼国务院农林办公室副主任,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担任中共中央农村政策... 新区土地改革的回忆 我国土地改革,产权结构的公平性、激励性,深得农民拥护,其后集体化被近年以来的“家庭承包制”所取代,乃是这一构架注入社会主... 五个“一号文件”出台始末 中国的农村改革,一切“便宜”的方法已经用荆如果不触动深层结构,就很难再前进一步。 1979年初,我从中国... 给农民国民待遇不是那么可怕 “您现在最关心什么?”杜润生用手指点着《财经》记者写在纸上的问题,一字一顿地念道。“农民。”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响亮的声... “土地制度是第一位重要的” 曾经在党和国家机关中担任过重要职务的资深经济学家杜润生日前撰文说,从中国政治、经济大局出发,为调动亿万农民的劳动生产... 我们欠农民太多 李昌平不是第一个提出 三农 问题的人,但以一个乡党委书记身份,系统提出、用数据说话、用切身经历讲话的,他是第一个。他... 解读温州经济模式 温州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经验,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经济学界的广泛注意。温州经济确实值得研究。这里谈一点我个人的学习心得... 给农民国民待遇 我认为,农村杂志必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与此同时,还要作为农民的喉舌,反映农民的要求和呼声。不但是杂志社,其他部门对这... 稳定农民预期与土地制度法律化 一、土地制度,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是国民财富之源,社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问题发生,也有必... 我们为什么选择了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可以满足人民生活多样化需求;民营经济产权明晰,在经济激励、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民营经济产权... 自治 开放 开发 一、自治 一定要珍视自治权,用好自治权。自治是国家民主政治的一项实现形式。我国宪法赋予村级自治权力,就是让村民大众... 农村社区的制度创新 (一)明晰产权。农民取得的土地承包权,必须是长期而有保障的使用权。借以激励农民向土地增加投入,发展生产。为适应人口流... 农村社区发展的若干问题 社区地位可分为历史地位和空间地位。社区主要是由历史和地理条件演变成的居民点。社区最早形成于乡村,中国古代的宗法统治,... 中国农村改革漫忆 《社会科学报》编者按: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正式公布。这是时隔18年后中央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