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邓正来 登录

市场、社会与政治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这么短的时间内又回到农大。今天我给大家讲的“市尝社会与政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目,至少我个人认为非常...

市场的道德局限及对中国的启示

2013年1月24日,著名学者,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邓正来先生因患癌症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邓...

一出与世风共谋的“闹剧”

2005年9月27日——30日,邓正来老师在西北政法学院讲座期间哮喘病发作,加上感冒引发咳嗽等症状,医嘱尤不宜多讲话。1...

我的学术与人生

编者注:2013年1月24日,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复旦高研院创院院长邓正来今早在肿瘤医院逝世,享年56岁。凤凰网大学问...

邓正来 丁轶:监护型控制逻辑下的有效治理——对近三十年国家社团管理政策演变的考察

摘要: 本文根据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治理策略将自1978年以来政府的社团管理政策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受不同时期改革形势和政治...

支振锋:问题导向与中国场境——呼唤中国法学研究的思想解放

这个民族对人类在法律上的思想贡献在哪里?在法学思想创造这个问题上,这个民族如何能说自己是一个有智慧的、优秀的民族?她的智...

“生存性智慧模式”

摘要:就市民社会研究而言,“生存性智慧模式”的基本理论预设是:由于统治体系内部的利益分化、政府失灵,特别是统治体系本身的...

“世界结构”与中国法学的时代使命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曾以独立论文的形式,由中国政法大学学报《政法论坛》在2005年连载4期发表。后经修改,又于2006年...

现在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法律书

自法学在中国成为一门“显学”以来,法学出版物便年复一年如雨后春笋般成几何基数增长。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法学出版物的增多...

“生存性智慧”与中国发展研究论纲

当下“中国模式”研究存在着知识导向、制度导向、唯理主义预设等缺陷。以“生存性智慧”与“未意图后果”为关键词对“中国模式”...

市民社会与国家知识治理制度的重构

一、引 言有种意见认为,中国改革是典型的政府导向型改革,是以政府领导人的指导思想变化和政府部门政策调整为基础的一个逐步展...

“知识转型”:引进来与走出去

一如果我们回顾中国社会科学百年“知识引进运动”的历史,可以发现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相对明晰的阶段:(1)...

论坛:“邓正来新著出版暨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学术研讨会

编者按语晚近以来,特别是伴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由“华盛顿共识”和“新自由主义”所主导的世界秩序正处于面临调整...

约瑟夫·拉兹:新世界秩序中的个人权利

我在开始今天演讲的时候,将首先对权利进行一番考察——希望是一些有道理的考察。这些考察将使我们对个人权利在正在浮现的新世界...

学术之路的路标——《寂寞的欢愉》自序

《寂寞的欢愉》这部小文集,收录了我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大约20年的岁月中发表的各种文字。实际上,除了作为这部文集之...

约瑟夫·S·奈: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联

在实践中,理论是无从避免的。为了实现各种目标,人们至少要有起码的因果认知,同时也要有简化和解释现实的某种方法。如果我请你...

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传播学

摘要:超越Colin Sparks《全球化、发展和大众传播》一书历时性学术史梳理在时间维度上的规定性并超越发展传播学本身...

没有学术批判 就没有中国学术的发展  

知识分子始终是批判主流的,尤其当知识、经济和政治等以集体性的方式来运作的时候,就更是如此了。中国实际上到今天也没有完全摆...

两种法学全球化观--中国将何去何从

【摘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降, 全球化 逐渐从两个向度上凸显出来。第一个向度表现为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向市场经济转型,第...

全球化与中国社会科学的“知识转型”

中国在全球化时代的处境从事实上给当下中国社会科学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使命,即在今天这个全球化时代,我们必须对全球化的进程...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