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陈雨露 登录

推动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行稳致远

多年来,中国一直坚持自主稳妥有序地扩大金融业开放。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由此开始逐步确立普适性...

工业革命、金融革命与系统性风险治理

我国是全球金融科技发展领先的国家之一,应统筹发展与安全,在金融科技带动下发挥好银行体系、资本市尝创投体系和金融科技企业服...

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本分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金融业...

现行监管框架不适应当前金融业发展体制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出席论坛并演讲。陈雨露表示,当前货币政策调控与宏观金融管理面临新的要求,有三大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缔造中国的“进步主义时代”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期,同时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关键期。我们面临国家治理体系向现代化前进、...

一带一路或让人民币成主要国际货币

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与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人民币、SDR与国际货币...

人民币加入SDR究竟难在哪?

关于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我想谈几点看法。首先,从历史上看,特别提款权SDR本身就是国际...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七大机遇

当前的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进入了可控、相对平衡的运行区间。在外需疲软、内需回落、房地产调整及深层次结构变动...

中国推动世界治理思想变革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

要实现“无金融危机的增长”

经济新常态下,金融改革已被放在2015年重中之重的位置,银行存款保险制度、资本市场股票发行注册制等方面改革将依次展开。...

新常态的主题是改革,不是危机救助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落下帷幕,会议从九个方面总结了新常态,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正式步入“新常态”。新常态是指我国...

2015宏观政策内涵将有重大调整 真正大转型开始

导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夕,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陈雨露在接受大公报北京分社总编辑孙志独家专访时指出...

中国金融业如何适应新常态?

改革与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之间的互动、金融调整与改革之间的相互作用、宏观政策调整与金融调整的互动,可能使中国金融发展呈现...

国际金融危机后金融学的发展与创新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市场的日渐发达和复杂化,金融失衡不仅周期性地发生,而且与宏观经济失衡彼此强...

推动金融大部制和混业监管改革

  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应该在2015-2020年之间完成,而人民币国际化应当在未来30年通过两个“三步走”战...

守住金融创新的最后边界

  改革开放是实现国家复兴的方法论,如何更好地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

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

人民币国际化是国内国际经济、金融发展的必然要求记者:有观点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政府应该不断推进。也有人认为,...

陈雨露 :探求金砖国家发展之路

如果让我们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变迁的重大事件,“金砖之国”的快速崛起毫无疑问会在这个名单中占据显著位...

全球金融体系向何处去

金融失衡不仅周期性地发生,而且与宏观经济的失衡彼此强化,这种强化使得经济和金融长期持续、显著地偏离长期标准。在金融体系顺...

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

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第一次面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差距巨大的、不平衡的调整。在新旧国际货币秩序更迭的过程中,不通过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