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1962年生,湖南长沙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现供职于中国社科院宗教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思想史,比较关注儒家思想在历史上的作用及当代意义。其思敏锐透辟,其文犀利畅达。著有《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士族:特殊形态的知识分子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浮生论学——李泽厚、陈明2001年对谈录》(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儒者之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等。1994年创办《原道》辑刊并任主编,2000年开始主办原道网站;2004年主编"原道丛书"、"原道译丛"系列。 …… 张晚林著《宗教动力学的完成及其丕变——先秦儒学宗教性内涵演进之脉络研究》序 我曾问任继愈先生一生中最重要的学术贡献是什么?得到的回答是提出儒教说。在对十年文革进行反思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任先... 大陆玄学研究四十年的回顾与反思 20世纪无论从学术还是政治角度看都充满变化与动荡,中国尤其如此。仅仅考察最近四十年来的玄学研究,我们就不仅能感到世事... 禅宗的意义世界——从文化学角度对中国化佛教的解释 文化的目的是在特定时代与地域界限内尽可能好地解答问题。产生于人类一定发展阶段之上的佛教,无疑可视为古代印度人的一种存... 回到康有为 本文节选自2014年6月26日~27日在康有为家乡广东南海举办的首届康园论坛“康有为与制度化儒学”研讨会的现场发言,... 乾父坤母:儒教文明的世界图景——基于比较宗教学的考察 摘要: 文章以部落组织向国家形态转进时期的父权发展演变作为线索,采用比较宗教学的方法,勾勒父权的民权化、神权化、王权... 八十年代多重要李泽厚就多重要,跟余英时有差异 儒家网:众所周知,您与李泽厚先生是忘年交,交往甚密。李泽厚先生逝世的消息,您是如何得知的?您第一感受是什么? 陈明:... 乾父坤母:儒教文明的世界图景 费孝通“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习近平“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吁,与儒教世界图景中的人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吾... 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华民族:基于文明论的理解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精神是一种文化气质,价值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又是出自环境与政治 - 文化的共同塑造;中华民族则是... 霸王道杂之:中华帝国的政治架构与文化精神 汉代形成的霸王道杂之正是中华文明的政治文化结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与敬天法祖崇圣儒教信仰的矛盾统一维持和塑造了两千多年的稳... 笔谈与明清东亚药物知识的环流互动 笔谈是明清东亚(中、朝、日)文化交流的一种特殊方式,也是当时东亚地区的药物知识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医学虽不是笔谈的重点... 朱子思想转折的内容、意义与问题 本文从“文化政治”的视角描述、分析和评价朱子心性论和道统论的形成过程、逻辑关系和文化意义,认为朱子心性论是其道统论的理论... 帝国的政治哲学:《春秋繁露》的思想结构与历史意义 秦帝国意味着秦以边陲王国君临天下,因此而必然遭遇文化上现实与历史的断裂、政治上国家与社会的对峙。汉武帝困惑的,董仲舒解决... 此何人哉?行迈靡靡 ——缅怀老师 师生?父子?偶尔我会琢磨自己跟余敦康先生的关系。研究生院读书跟的就是他,自然是师生;他骂起我来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那种暴... 从原始宗教到人文宗教——《易经》到《易传》的文化转进述论 内容提要:《易经》的巫术内容属于原始宗教,《易传》依托这一系统,提炼出“天”这一最高存者,赋予其绝对性和精神性、伦理性... 陈明 刘义强:“根”与“径”:重新认识村民自治 内容提要:一直以来,村民自治没有很好地解决制度“落地”的问题,在实践与研究中表现出弱化的现象。这种弱化在本质上主要源于... 鸠占鹊巢:自由儒学质疑 【按:此文系作者于2018年6月,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儒学的现代转向暨《当经成为经典:现代儒学的型变》新书发布学术研讨会... 陈明 闻亮:有关丁玲生平的几个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读者通过不同途径,对于本刊2000年第7期发表的《丁玲历史问题结论的一波三折》一文提出了批评。中国丁... 苏国勋等:走出韦伯神话(四) 四、走出“韦伯神话”后的中国文化自觉 吴增定:韦伯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中国文化的本质和优点 我记得在80年代的时候,国内... 重思中国:国家之发生、国族之建构以及帝国之转型 内容提要:本文为笔者书稿之一章节,从王权与教权、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讨论中国国家建构和国族建构的历史进程。文章认为,秦... 超左右、通三统、新党国——中国梦的儒家解读 【儒家网主编任重按:儒门会讲是由儒家网牵头主办的公益性学术活动,以关切现实、砥砺思想、凝聚共识、扩大影响为主旨,长期...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