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陈孔立 登录

两岸文化认同是“双文化”的认同

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双文化时代讨论两岸文化认同问题,要用“双文化论”来认识两岸文化认同的要求,既要重视两岸文化的“...

两岸文化交流深化的取向

两岸文化要走上互相融合的道路还需要相当长的过程。只要有了深化两岸文化交流的正确取向,总会达到相互了解、理解和融合的要求。...

台湾政治过程的“卡关”现象

在台湾作为执政党和在“立法院”中占有多数席位的国民党在政治过程中却没有成为互动的主体,而作为反对党、在野党和 “立法院”...

两岸文化断裂的历史与现实

本文对大陆和台湾的文化从历时性的的角度,考察各自文化断裂的历史,然后从共时性的的角度,考察两岸之间文化断裂的现实。说明两...

维护两岸和平发展才是硬道理

民进党内有人希望在选前就对两岸政策进行调整,至于能不能务实地进行调整,关键要看领导人有没有足够的气魄和决心。从大陆来看,...

台湾政坛的“棒球情结”

当民主走向民粹的时候,当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被否定的时候,当少数人的言论自由压制了沉默大众的时候,当代议制民主不被信任只能走...

“台湾生活方式”解读

  台湾官方和民间都一再强调自己生活方式的优越,大家引以为傲。马英九说:“台湾的民主与生活方式是台湾创意与活...

台湾主体意识如恶性发展 是灾难

台湾主体意识的发展,有两种可能性:一是让它恶性发展,造成台湾与中国大陆敌对的局面,那对于两岸人民来说,将是严重的灾难;一...

两岸认同是心灵的契合

  中评社厦门7月6日电(记者孙仪威)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与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的 首届两岸学子...

破解两岸难题需要什么样的想象力

  自从国台办主任张志军提出: 要破解难题需要想象力, 对两岸关系未来的发展,也应该有更大的想象力 之后,两...

两岸之间的文化冲突

从两岸文化交流到发生文化冲突,再进入文化整合与文化认同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这就需要两岸对彼此的文化采劝相互认可、相互借鉴...

“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的建构

  2009年10月10日马英九首次提出“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这个概念[1],他说:“60年来,台湾人民秉持...

“台湾文化民族主义”的建构

...

两岸文化的本质差异

  开展两岸文化交流,首先要弄清两岸文化的现状,了解其共同性与差异性,如果在这个问题上的认知出现偏差,在交流...

两岸文化研究的盲点

  当前在两岸文化与文化认同的研究中存在一些概念问题与理论问题,一般的文章对这些概念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说法,...

台湾民意的三个层次

台湾民意有三个层次:一, 台湾民意 有 一般意见 与 政治态度 之分,是可以改变的、多元的;二, 台湾主流民意 有具体问...

“台湾人”认同的内外因素

最近邵宗海教授提出:当前认同自己是台湾人的比例已经超过52%,“为何两岸关系越来越好,但台湾民意越来越疏离”,让他无法理...

“互不否认” “互不承认”都不对

“互不否认”等于“两个中国”马英九上台以后,台湾当局一再提出两岸“互不否认”的说法。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互不否认”...

“命运共同体”各自表述

什么是命运共同体?学术界似乎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正因为如此,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使用这个概念。当前媒体上经常出现“...

“蓝消绿长”已成定论?

台湾五都选举结果,蓝营得票率不及四成五,而绿营则接近五成,于是台湾以及海内外媒体再度出现“蓝消绿长”的说法。 对此,人们...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