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端洪,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1966年生于湖南,1984年就读于湖南师大,1988-1993年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95-1996在伦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先后在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耶鲁大学访学。主要代表作品有《中国行政法》、《宪治与主权》、《制宪权与根本法》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尤其在政治宪法学领域很有建树。 …… 香港精神的验证与续造 新的选举制度下,很多人不看好即将于十九号举行的立法会分区直选的投票率。各种意见综合起来,大概有以下几方面的理由: 第... 国家安全与宪法 尊敬的林郑月娥行政长官,尊敬的骆惠宁主任,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向大家报告的主题是「国家安全与宪法」。 ... 论香港基本法第23条的性质 文章来源:2020年5月28日《信报》。 我恳求人们拿出点耐心来和我一起冷静地剖析一下第23条,展现并阐释其内在的逻辑... 论港澳基本法的宪法性质 摘要: 在中国法律体系中,港澳基本法模糊的宪法性质严重挑战宪法学的理论想象和话语能力。以例外状态和制宪权为... 权力的圣礼:宪法宣誓的意义 引论 为什么我国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十二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晨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宪制性对峙和恶性对峙——“厄里斯女神”的香港面相 【作者按:通读了吴霭仪先生(对有学问的年长女性,我习惯于称先生)的泣血力作《五星旗下香港的法治危机》,感触良多,很想... 解读修宪 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 审慎对待中国宪法中的“合宪性审查”诉求 序言与宪法根本法 “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 林郑月娥来了,以“一国两制”为学堂,理解香港政治 2047年以后香港将会怎样?是否还要坚持“一国两制”?对此,我们要有世界历史的时间观和世界战略的空间观。高瞻远瞩始于反... 理解香港政治 “一国两制”是大智慧,两制对峙给国家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内含若干二律背反,造成香港管治很多难题。在对峙结构中,我们不... 宪法学研究中的政治逻辑 一、政治宪法学概念说明政治宪法学是一种从政治的角度研究宪法的理论路径,称之为“学”不过是因循了中文的语言习惯而采用一个方... 死刑的逻辑 在我们的时代,在全球的范围内,人们都热衷于鼓吹在一定范围内或在全部法律生活的范围内废除死刑。中国也不乏鼓吹者,他们一方面... 由行政许可到行政证明——户籍制度改革的理想 中国户籍管理使用了一个含糊的概念——登记。登记在中国法律上有两层基本的含义,一是创设法律自由或权利的程序,二是对某种事实... 由富强到自由:中国宪法的价值取向与司法化的可能性 过去的二十年里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这就是,1982年制定的宪法至今已经经历了三次修正,每次都主要涉及经济制度的改革... 我们时代的国家理论需求 为什么要探讨宪政与主权?要理解这一门课的意义,首先需要反省我们时代的政治危机以及面对这些危机我们可能寻求的解决之道。 从... 行政许可与个人自由 一、引言 公民与政府,个人的主体性与主权,从来是既相克又相生。如何防止权力的滥用?如何规制自由的滥用?这是统治关系二元... 国家权力作为财产——政治腐败分析 腐败往往不是由人民开始——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第一卷第五章第二节 病疼思医。同样,人们发现社会生活中有不正常的情况... 制宪权与根本法的逻辑关联 一、给爱思考的羊群的思想献礼 《宪治与主权》一书出版时,我把《牧羊人与羊群》的寓言作为第二序言收入书中。不论这个寓言的文... 陈端洪 刘苏里:制宪的困境 时间:2010年7月21日19:30--22:30时地点:万圣-醒客咖啡厅陈端洪,1966年生于湖南,法学博士,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宪法的根本原则及其格式化修辞 内容摘要 宪法的根本原则是关于主权的原则,宪法应该以格式化的修辞和规范的语言表述根本原则。中国宪法的修辞格式存在瑕疵,应...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