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曹远征 登录

去全球化,还是全球化新安排?——2023年全球与中国经济展望

在2022年《面对“类滞胀”世界》一文中,我们准确判断全球经济遇到40年未遇的滞胀挑战;但我们没有预料到俄乌冲突及其...

人民币国际化的独特路径及其未来

作者曹远征系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此文转自10月27日...

厘清中国基建投资的三个关键问题

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较,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是一个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现象。因此,围绕它的争论持久不衰,从40年前的改...

本轮全球滞胀与40年前有何异同?

曹远征,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本文为曹远征教授6月在亚布力论坛“经济复苏与滞胀陷阱”环节的发言要...

跨越俄乌冲突陷阱:重新思考以规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

俄乌冲突是改变整个世界格局的历史性事件,正在深刻且全面地动野二战”后建立在雅尔塔共识上的国际多边治理体系。世界各国在震撼...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1年世界经济重上增长轨道。与此同时,2021年世界经济又遇到了新问题,40年未遇的滞涨又出现了。经济在减速,但...

以双循环重塑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关系

▍双循环提出的意义 2020年,面对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国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

面向2035年改革开放基本思路

一、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经验 近200年的全球发展表明,当代的现代化是基于工业化的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历史性过程。它...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改革重点

一、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经验 近200年的全球发展表明,当代的现代化是基于工业化的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历史性过程。它既...

疫情下的中国与世界

引言 疫情下的中国与世界有三个层次的含义: 第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是一个长久以来传统的中国命题。自1840年鸦片战争...

全球货币寻锚 人民币是否进入升值通道?

近期人民币相对美元的显著升值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热点问题。相关的分析预测报告纷至沓来。由于其背后的分析框架各有不同,也导...

论深圳经验的特殊性和普适性

40年前,与深圳一起辟为经济特区的有4个,同为经济特区,唯有深圳时时处处受人关注,其一举一动都有争论,任何一条经验都成...

对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展望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看,十三五规划基本完成 今年的宏观指标还没有完全出来,但从过去四年看,尤其从“十二五”到“十三...

央行货币供应机制应由外汇占款模式转变为主权债务模式

从体制改革角度探讨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问题 现代市场经济是有宏观管理的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建立并完善符合现代市场经...

疫情冲击可能改变世界经济范式

本文为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中国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博士于2020年3月14日发表的主题为“疫情冲击下的经济全球...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风险防范

2018 年 11 月 25 日,由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联合联办财经研究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的“中国改革论坛...

动力变革与新旧动能转换

2月26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工人出版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经济参考报》合作举办的“推动高质...

“一带一路”有助于克服全球化的风险

新浪·长安讲坛(总第322期)于10月12日在清华大学开讲,论坛成员、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远征出席并演讲,主题...

去产能与去杠杆之间的相互关系

数年前我和马骏共同做过中国资产负债可持续能力的研究,我们认为影响中国的资产负债表可持续的最大的风险是企业的债务,其负债...

人民币国际化领跑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政策推进过程中,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多大重要性?“如果一带一路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近日,中...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