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奚,1953年生,北京人。复旦大学哲学博士。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学科负责人。兼任《中国哲学史》杂志副主编,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学术委员、教育部基地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哲学(以先秦哲学为主要方向)、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现代化。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多项,包括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传统儒学的合理内核和当代价值研究”(2004~2007)。著有《稷下学研究》等。 …… 《恒先》的宇宙生成论及其思想价值 摘要:《恒先》宇宙生成论的核心概念“恒”与“或”实为二位一体的关系,类似于《老子》的“道”与“一”,“恒”为本体论概... 《老子》对“虚”“静”的哲学提升 摘 要:《老子》之前,“虚”“静”是两个普通词汇,虽有一定的意义抽象,但并未成为哲学概念。《老子》对“虚”... 宇宙万物的始基:“恒”还是“恒先”?——“恒先无有”释读之我见 一、引言 关于宇宙天地的生成和万物的本原、本体等问题,无疑是传世先秦典籍中最高深的哲学问题,反映了先哲对宇宙、社会和... 黄老道家与阴阳家——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引发的思考 《史记·太史公自序》所论道家并非老庄道家,而是汉代流行的黄老道家,学术界对此早有定论。对于黄老道家的研究,学者们主要... 帛书《黄帝四经》的阴阳思想及其思想史地位 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将春秋以来的阴阳观念运用于指导社会活动,提出了“四时教令”“阴阳刑德”“阴阳灾异”和“阳尊阴卑... “仁民而爱物” 的现代启示 摘 要:在儒家“仁民而爱物”的古老思想中,蕴涵着与现代生态伦理相契合的合理因素。“仁民而爱物”的思想,是将人类所特有... 稷下学研究—中国古代的思想自由与百家争鸣 稷下学宫:思想的包容与差异 我觉得在稷下学宫中的这些学者他们到这里边来,政府给他们的任务,一个就是著书立说,第二就... 道德形上学和礼法互补——战国儒学的两个重要理论推进 先秦是儒学的原创时期,儒学在先秦时期形成的不是一个封闭的思想体系,而是一个开放性的思想体系。孔子奠定了儒学的开放性特征,... 学术发展史视野下的先秦黄老之学 【内容提要】黄老之学在理论结构上具有超越于百家学说之上的优势,这一优势来自于对百家之学特别是道、法、儒这三个最主要学派的... 李慎之先生与我谈“学术大方向” 1997年末,我仰慕“三联•哈佛学术丛书”的盛名,把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充实修改的书稿《稷下学研究》送交三联书... 儒家礼治思想与社会和谐 在汉代以降的两千多年的历史上,礼治一直充当着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重要手段,发挥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序的重要作用,... 儒家礼治思想的合理因素与现代价值 儒家主张的“为国以礼”,是汉代以降历代王朝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这样的政治实践可以称为“礼治”。然而对于传统的礼治思想,人... 儒家的人类中心论及其生态学意义 【内容提要】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其本质是人类中心主义的, 但它不是以利益为中心的,而是以道义为中心的, 这构成了其与西... 孔老异路与儒道互补 【摘要】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差异代表了中国文化发展的不同路向, 并最终形成了儒道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 莫定了儒道互补的文化格... 孟子对孔子仁学的推进及其思想史意义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概念, 孔子的仁学奠定了儒家学说的理论基础, 此后, 对仁的理解和阐释就成为历代儒者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 礼治、法治与人治 如今, 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法治的呼声也因之不断高涨。社会的治理固然应倚重于法治, 但它毕竟是一个综合... 老子思想的世界性和现代意义 【摘要】 老子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就依据自然主义的理念,预见到了文明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并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 古道新知———读刘笑敢新著《老子古今》 【摘要】《老子古今》一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一、提出了“语言趋同”、“文本改善”、“思想聚焦”等概念,揭示了... 对中国传统文化缺陷的反思(下) 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需要弘扬的好的方面,又有不宜弘扬的不好的方面。中国国传统文化的缺陷是多方面的,本文所论诸如对科学技术的... 对中国传统文化缺陷的反思(上) 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需要弘扬的好的方面,又有不宜弘扬的不好的方面。中国国传统文化的缺陷是多方面的,本文所论诸如对科学技术的...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