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邹兵建 登录

网络时代的热点案件与刑法研究

作者按:2022年8月27日,我在南开大学法学院第七届刑法公益暑期研讨班上作了题为“网络时代的热点案件与刑法研究”的主...

诈骗罪中处分行为的体系位置与内容构成

【摘要】在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财产处分行为,分别是作为欺骗内容的财产处分行为和作为欺骗效果的财产处分行...

江歌案中,为何刘暖曦构成且仅构成侵权?

来源:法学学术前沿 提要:刘暖曦侵害江歌生命权案既是一个侵权法案件,也是一个刑法案件。分析刘暖曦的刑事责任与侵权责任...

条件说的厘清与辩驳

摘  要  作为刑法因果关系领域的通说理论,条件说受到了条件说无用论、条件说错误论以及条件说宽松论...

欺骗并胁迫而索财行为之定性研究

内容提要:诈骗罪和敲诈勒索罪的教义学结构决定了一个行为不能同时构成诈骗罪和敲诈勒索罪。考察欺骗并胁迫而索财行为的性质,...

必然说与偶然说的正本清源

摘 要:必然因果关系说和偶然因果关系说是两种重要的刑法因果关系理论学说。由苏俄刑法学者皮昂特科夫斯基创立的必然因果关系...

法教义学释疑——以刑法教义学为重点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法学研究范式,法教义学目前在我国学界还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形象,有必要对其加以澄清。法教义学是实践...

交通碰瓷行为之定性研究——以李品华、潘才庆、潘才军诈骗案为重点的分析

【摘  要】交通碰瓷行为可分为无中生有型和颠倒黑白型两种类型,前者的不法集中体现于索财行为,而后者的违法性同...

两高指导性案例效力新论

内容摘要  两高指导性案例的效力问题应当分为三个层面加以讨论:第一个层面是效力的有无与强弱的问题;第二个层面...

论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问题

内容摘要:根据成立条件的不同,可以将交通肇事逃逸分为刑法逃逸和行政法逃逸。其中,刑法逃逸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入罪逃逸和加重...

论我国刑法第20条的条款关系

内容摘要:我国刑法第20条由三个条款组成。只有准确把握了这三个条款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准确理解它们各自的含义。刑法第2...

论刑法归因与归责关系的嬗变

一、问题的提出 晚近的刑法理论一般认为,要将某个侵害法益的结果归结于行为人,就必须肯定其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引起与被引...

偶然防卫论

一、问题的提出 偶然防卫是指行为人主观上没有防卫意图,但其实施的行为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自己或者无辜第三人的防卫效果的事...

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之罪名体系考

摘要: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不仅包括生产、销售问题食品的行为,而且还包括非法生产、销售违禁原料的行为、假冒注册商标的行为、...

对网络中立帮助行为可罚性的经济分析

网络中立帮助行为是中立帮助行为在网络犯罪领域的具体体现。关于中立帮助行为是否可罚以及如何划定其处罚边界,目前学界还存在...

余金平案中的逃逸问题

内容提要:在肯定了余金平具有逃逸情节后,需要进一步追问,余金平的逃逸发生在哪个时点?这个问题不仅会影响自首的认定,而...

论相当因果关系说的三种形态

摘要:我国学界以往倾向于以一种静态的眼光看待相当因果关系说,将其视为一个一成不变的理论学说。但实际上,它是一个不断发...

社科法学的误会及其风险

目次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本人自杀问题何以成为刑法学上的问题 三、法教义学的真身与幻象 四、对社科法学的审视 摘要...

合法则性条件说的厘清与质疑

摘要:合法则性条件说是一个以取代条件说为宗旨的、独立的刑法因果关系学说,而非某个既有的刑法因果关系学说的翻版或变体。...

正当防卫中“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法教义学研究

【摘要】 在判断防卫行为是否过当的过程中,《刑法》第20条第2款中的“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是一个重要的规范依据,有必要加...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