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可,1957年生于上海,祖籍福建武平,客家人。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2004年获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中心教授,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厦门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客座教授。《新世纪》周刊、财新网专栏作家。著有《燃烧的迷津》《聒噪的时代》《话语的闪电》《守望者的文化月历》《流氓的盛宴——当代中国的流氓叙事》《记忆的红皮书》《神话》等。 …… 梁文道 许纪霖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阅读革命 对 话 者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梁文道(作家, 电视主持人) 朱大可(学者,文化批评家) 刘 擎(华东师范大... 文化价值及其民族样态 文化评估尺度的博弈关系 文化评估是对国家文化现状的科学判断,它必须有限地接近变化真相,而不是背离这种真相。但在这评判之... 独立电影批评的历史缺位 娱乐时代的中国电影批评,始终没有获得健康生长的机遇。跟文学、音乐或美术等其它的艺术形态相比,电影显示出更加鲜明的工具主... 上海世博的器物叙事 从“非物文化”返回物质文化 在对上海世博作出价值评估之前,我们首先要对器物(创造性物质)的本性进行界定。人所置身的是一... “色语”的书写时代 莫言是农民流氓英雄的孜孜不倦的歌手,他的言说成为贯穿80年代和90年代的线索,帮助我们窥视文学的秘密进程。在另一方面,... 与农民同在 陈桂棣和春桃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农民调查》,是我所看到的最真切的乡村现状备忘录,它揭发了一大堆可怕的事实,还原了中国乡... 中国人的“晚年恐惧” “退休年龄延迟到65岁”的方案,剥夺了辛勤劳作的中国人享受晚年幸福的基本权利,引发全国舆论哗然;清华女教授“15年义工... 越过媚骨看历史 奥地利作家罗伯特·穆齐尔提出的“随笔主义”,“一种支配生活、思考和书写方式的混合疗法,是针对战争状态下不确定性的生命策... 告密者:一种历史幽灵的闪现 告密者(GMZ),一种历史上曾经声名狼藉的幽灵,突然浮出水面,成了当下的新闻热点。告密文化赖以生长的土壤,是我们要加以严... 乔布斯咬了上帝的苹果 资本主义的私生子乔布斯,一个稀有的商业天才,向我们展示出技术美学和器物美学的奇迹。而在这方面,另一个叫比尔盖茨的人,只... 汉语开放的大门与净化的阀门 古代汉语的诞生史,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它与战争、移民和贸易运动密切相关。早在上古时代,语言就因其种族开放性而放弃自我... 文化复苏当从汉字起步 汉字符码是古文化核心密码(代码)的奇妙结晶,简洁地描述自然场景、生活方式和事物逻辑,传递了古代文明的基本资讯,俨然是日... 走出中国电影的文化瓶颈 从工具化到市场化,中国电影已经完成自身的有限转身,电影大规模盈利的梦想正在实现。但是,尽管市场化已经10年有余,而中国... 郑念,比古瓷更美更硬的灵魂 郑念在美国去世,她在文革中坚拒间谍罪名,要当局道歉,展示中国女性反抗暴政的伟大品格;她的英文自传追述知识分子理想如何被... 反讽:文化转型和修辞革命 2002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发生了某种耐人寻味的变化:一个叫做雪村的东北痞子形象,被纳入了国家的最高屏幕。雪村的表情和言... 当代中国离文化繁荣有多远? 编者按:10月15日,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他在讲话中指出了一些浮躁的文艺现状,也总结了历史... 没有一种文明可以在自闭中生长 凤凰网文化:您在这本书的后记当中说,这是您的第一部学术专著,为什么要这么说? 朱大可:我讲的这个学术是指传统的意义上的... 慈母与荡妇:女性偶像的黄昏 人类母亲偶像的通常有三种使命:生命的赋予者、对生命的呵护(母爱)以及对人间苦难的拯救。观世音菩萨就是如此,她对华夏民族... 中国散文的五种困惑 散文的第一种困惑,是它的家族成员究竟有多少?“百度百科”上的所谓“散文”词条,将散文概念无限放大,甚至政论和历史都被算... 中国“公知”是一个泥沙俱下的亚文化群体 凤凰网文化:您个人理解的“公知”到底是什么意思?您觉得什么样的人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公知?朱大可:狭义的公共知识分子概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