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周宪 登录

关于西方美学的比较文献学研究

在中国,西方美学的文献学研究及其资源建设的相对薄弱,影响了本土西方美学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倡西方美学的比较文献学研究...

戴维·哈维等:空间转向、空间修复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

周宪:近几十年来,社会学领域以及人文学科研究中出现了“空间转向”,深刻改变了学术研究和问题意识的范式,促进了跨学科研究...

布莱希特的叙事剧:对话抑或独白?

戏剧最本质的因素是演员和观众,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戏剧最早的形态来看,演员、剧作家可以合一,但是,如果演员的表演没有...

艺术史与艺术理论的紧张

【内容提要】 艺术史与艺术理论历来存在着既爱又恨的复杂关系。从艺术史创始之初到今天,这样复杂的关系一直延续着。本文从历...

文化研究的新领域——视觉文化

视觉文化研究的兴起 文化研究近来颇有些声势,在西方自世纪初韦伯和齐美尔的社会学,后经法兰克福学派、英国文化研究,到了8...

文学理论范式:现代和后现代的转换

【内容提要】 20世纪文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现代和后现代两种范式。两种范式在一系列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上有所冲突,因此形成...

文化场内游戏规则的“去魅”分析

文化史中有许多现象令人费解,比如,白居易说过:“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1为什么总是把古典的东西视为值得称道的...

视觉文化的历史叙事

如今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视觉文化的到来,用海德格尔的描述来说,这是一个“世界图像时代”。海德格尔写道:“从本质上看来,...

从异面看同相:关于艺术与科学

在人类文化中,也许没有什么比艺术和科学最具创造性了。每个时代,艺术和学科都在有力地推动社会,塑造主体,改变生活。虽然从...

当代中国传媒文化的景观变迁

【内容提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中国的传媒文化也发生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变化。特别是在文化体...

经典的编码和解码

【内容提要】 经典的争论是当代文学理论极具争议性的问题之一。文学史的不断重写就是在不断地调整经典的名单。经典如何形成?...

时代的碎微化及其反思

【内容提要】 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微文化——正活跃并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它以新技术和新装置为手段,构成了全新的信息方式。...

微民主与现代公民性建构难题

微信的片段性、去语境化往往会产生误导性,因此公众情绪化的歇斯底里很容易形成。有趣的是,一旦事件过去,多数人“民意”或“群...

在知识与政治之间

  两年前,在巴黎索邦大学广场的一家咖啡厅,我和朋友约见了一位法国著名的汉学家。那时我雄心勃勃地想发起一个计...

身体表征:从美到极端

古典艺术与美的身体艺术史中人体美的支配性和优先性,用一个专门的术语来概括,就是所谓的“主因”。古典艺术的身体表现以美为主...

“读图时代”的图文“战争”

“读图时代”的到来形成了当代文化的图像优势,由此引发了一场图文“战争”。“读图时代”的到来标志着图像主因型文化取代传统的...

视觉文化:从传统到现代

我以为,考察视觉文化的不同历史形态,就是考察视觉观念的历史。用伯格的话来说,就是所谓“看的方式”(ways of see...

视觉文化的三个问题

视觉文化取代了印刷文化而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最为突出的现象乃至于模式,这在西方的一些著名学者如波德里亚、德波、詹姆逊、费瑟...

论奇观电影与视觉文化

2003年,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张艺谋推出一部新作《英雄》。有人认为《英雄》没有完整的情节,缺乏深刻的主题,...

文化研究的“去经典化”

我属于“四人帮”倒台后有幸上大学的那批人,经历了长期“文化剥夺”,患有严重的“文化营养不良症”。记得当时学校图书馆分批解...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