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晋藩,1930年生,辽宁沈阳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研究生毕业,曾经任国务院第二届(1985——1991年)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198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法制史学的带头人。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中国法律史学会的专业顾问、中国法文化研究会会长等社会职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著有《中国法制史》、《清律研究》、《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等。 …… 中华传统法文化的史鉴价值 在中华传统法文化中,民惟邦本的民本主义,德法互补的治国要略,严以治官、宽以养民的施政方针,良法善治的法治追求,都是重... 张京凯 监察官选任的历史经验与当代传承 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官法》,这是新中国首部专门规制监... 民惟邦本:古代治国重要经验 “民惟邦本”重民方略的实施,首先在于得民心。无数史实证明,“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建立以... 奉法者强则国强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这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主要代表韩非总结当时各国进行的经济、政治与法... 以史明志,知史爱国 在我执教的生涯中,有两次编书的经历似乎都与“志”有所关联,正因如此,虽然事隔多年,依然记忆犹新。这两次编书一次是在1... 简谈知史爱国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重要文章。文章强调,“历史是... 中国古代乡教与乡治 中国古代是以农立国的农本国家,十分重视基层组织的建设。从周之乡遂到明清保甲,辗转相承,代有兴革,绵延不绝,积累了极其丰... 中华法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法文化虽遇百折而不挠,勇克时艰,代有兴革,形成了内涵丰富、特点鲜明、影响深广的中华... 重构新的中华法系 法系问题是西方比较法学者创造的概念,与此同时,他们还将世界相类似的国家的法律分成若干系统,故有“五大法系”“十六法系”... “法与时转”与“因俗而治” 中国是一个具有辉煌法制文明历史的国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沧桑巨变,但始终保持着国家发展的稳定性、连续性,并... 中华法文化的传统与史鉴价值 中国是一个具有辉煌法制文明的古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沧桑巨变,但始终保持着国家发展的稳定性、连续性,并且不... 为什么早在夏朝便出现了“不孝罪”?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法制文明的古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历过无数次的沧桑巨变,但始终保持着国家发展的稳定性、连续性,并且...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法制文明的古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历过无数次的沧桑巨变,但始终保持着国家发展的稳定性、连续性,并... 任法与任吏相统一 任法与任吏相统一的王朝多为盛世 善法与良吏相结合,是经过历史检验的一条成熟的治国之策。任法与任吏相统一的王朝多为盛世... 德法共治: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精髓 管仲是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他认为,“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 德法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治国在中国... 中国古代的监察智慧 监察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依据自己的国情,发展出不同的监察制度体系。在我国古代,虽然还没有现代意... 中国古代监察御史制度的特点与启示 问:您怎样看待中国古代的监察御史制度和监察御史在整个国家制度中的作用? 答:中国古代的监察御史制度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 法制兴 国势兴 编者按: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多个“盛世”。这些盛世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毫无例外的是,每一个盛世... 2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笔谈 20世纪上半期是1940年以降中国社会近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而从法律的...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化的开端 一、中国古代法律的传统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很早的国家之一,法律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三千年左右,而且没有中断过,因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