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杨伯江 登录

杨伯江 孟晓旭:日本扩武强军危及亚太地区和平稳定

日前,中日安全对话时隔四年再次举行。最重要的议题之一是日本安全军事走向,中方就此表达了严重关切,国际社会也对此高度关...

起底妄议人权者的人权记录

1月31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国别人权审议工作组第42次会议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议审议了日本人权状况。中国代表在会上发...

乌克兰危机下亚太地区安全的特征与走势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国际格局加速调整,冲突产生的外溢效应在向全球蔓延,世界大变局与世纪大疫情交织叠加,影响国家间力量...

日本经济遇困、政治不安,战略转型提速

2022年发生的乌克兰危机、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身亡、美国“收割”世界这三大事件,令日本社会饱受冲击、形势震荡起伏...

杨伯江 卢昊:日本新安保战略威胁地区和平稳定

12月16日,日本政府内阁会议审议通过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防卫力量整备计划》,提出日本将致力于...

珍视中日合作成果,正视当前突出问题

以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为起点,中日关系走过了侵略与反侵略以及东西方冷战背景下隔绝与对立的百年历史,1972年9月邦交...

杨伯江 卢昊:安倍晋三身后,“政治遗产”的去与留

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街头演讲时突遭枪击身亡,享年67岁。安倍遇刺震动日本政坛乃至国际社会。 作为前首相,安倍...

“旧金山体制”及其对地区安全秩序的影响

在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以《“旧金山体制...

重温邦交正常化初心,开创中日关系新时代

中日关系2000年的历史,包含了友好往来与交流合作、侵略与反侵略战争以及相互对立孤绝等多元、复杂内容,在1972年之...

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初心”超越矛盾分歧和差异

在今年中日双方纪念邦交正常化50周年的一系列活动中,“不忘初心”“重温初心”等话语常常成为活动主题。中日邦交正常化的...

中日邦交正常化、台湾问题与两国关系的未来

一、中日邦交正常化意义重大 50年前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成为两国关系获得新生的起点,掀开了中日关系史上崭新的一页。从...

俄乌冲突下,亚太地区安全该何去何从

俄乌冲突的根源是欧洲地缘政治矛盾的持续激化,但影响不会止步于欧洲。百年大变局下的这场冲突,不仅...

中日的发展,谁也离不开谁

第一次去日本的时候,杨伯江还不满27岁。当时,杨伯江到日本的两个重要研究机构做访问学者,一个是1974年成立、由经济...

乌克兰危机延宕,亚太地区安全何去何从?

当前乌克兰危机加剧的根源,是欧洲地缘政治矛盾的持续激化。但影响不会止步于欧洲,百年大变局下的这场冲突,不仅会直接改变...

杨伯江 李清如:日本经济面临多重压力

近日,日本政府将2022—2023财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期从1月的3.2%下调至2%,2023年4月开始...

后安倍日本的成长关键

安倍的遇刺对7月10日的议会选举产生了直接影响,执政的自民党及其联盟伙伴公明党大获全胜,尽管甚至在他被枪杀之前,民意...

安倍遇刺折射出的现实

2022年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奈良市发表演讲时遇刺,经抢救无效身亡,终年67岁。这一突发事件迅速引发国际社...

论亚太局势与中日关系走向

中评社香港7月4日电(记者 林艳)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前不久接受中评社记者专...

日本对华政策体现两面性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前不久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表示,日本对华政策正是体现“新时代现实主义外交”的典型。具体而...

杨伯江 卢昊:安倍晋三身后的“政治遗产”

2022年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街头演讲时突遭枪击身亡,享年67岁。安倍遇刺震动日本政坛乃至国际社会。作为前...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