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谢文郁 登录

本性重建如何可能?——从康德对路德宗恩典概念的批评谈起

作者简介:谢文郁,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谢文郁,广东梅县人,山东...

意志的主体与对象——康德的自由观分析

作者简介:谢文郁,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 原发信息:《哲学动态》第20201期 内容提要...

真理与真知——从爱任纽和华伦提诺之间的争论谈起

摘要:柏拉图的真理情结是柏拉图在认识论上追求真理的动力。然而,这种努力在怀疑主义那里受到摧毁性的攻击。《约翰福音》提出...

解构性的正义概念*

摘要:追踪希腊哲学和希伯来文化对正义一词的使用和讨论,最后归结到《罗马书》的正义观,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西方思想史上的...

倪柝声的人观:传统和诠释

摘要:就汉语神学界而言,倪柝声的人观是至今为止唯一具有系统化建构的神学体系。本文追踪倪柝声人观的的概念结构,结合《约翰...

君子困境和罪人意识

摘要:《中庸》的君子概念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本文发现,理解君子概念需要对“诚”有深刻的认识。“诚”作为一种直接面对自己的...

古希腊哲学中的良心与真理

摘要:本文通过追踪古希腊哲学对“自我意识”一词的使用,从词源学和思想史发展的角度对“良心”概念进行跟踪。就其词源学而言...

身体观:从柏拉图到基督教

摘要:本文希望通过分析讨论在柏拉图和《新约》的有关文本中关于ψυχή/σάρξ和ζωή/...

走出文化盲点:原罪论视角下的性善论

摘  要:性善论是人对自我生存的深刻体验和反思而得出的结论。然而,我们还注意到,如果没有原罪论,人无法暴露性...

建构和解构:耶儒在张力中互动

摘要:儒家的“诚”和基督教的“信”这两个概念乃是作为出发点而运行于各自的体系内。然而,这两个概念在人的生存上引导着完全...

选举制与推举制——西方政治与儒家仁政政治领袖产生机制

摘要:国内学界对于西方宪政中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政治领袖的机制有很多讨论,但对儒家仁政的政治领袖产生机制则几乎没有涉及。本...

善的问题:柏拉图和孟子

摘要:本文呈现的是一个比较研究,即柏拉图和孟子关于善的理解问题。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命题:“人皆求善”,认为没有人求恶。柏...

情感对象是在情感中被界定的——对张俊教授的一些回应

摘要:我在“敬仰与信仰:中西天命观的认识论异同”一文中通过分析“敬仰”和“信仰”这两种不同的情感的认识论功能,展示了基...

偶态分析中的实在论和唯名论

摘要:实在论预设了抽象存在的独立存在形态,因而与经验世界并列而成为我们的原始认识对象。抽象存在不在经验中呈现,但得到了...

“敬仰”与“信仰”:中西天命观的认识论异同

[摘 要]“天命”是一种情感对象,而不是感觉经验对象;因此,概念式的文本分析,对于理解天命这种情感对象是不够的。它无助...

偶态形而上学:问题的提出和展示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追踪“偶态”一词在古代文献中的一些相关讨论,展示它在语言学、逻辑学和存在论上的原始意义。就其起源而言...

求善原则和柏拉图的灵魂观

柏拉图对灵魂问题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一般来说,我们把柏拉图的著作分为三个阶段:早中晚。早期对话以重述其老师苏格拉底的...

巴门尼德的στιν:本源论语境中的“它是”

摘要:本文局限于处理巴门尼德关于ἔστιν(它是)的一段文字。鉴于这个问题在国内学界争论不休,本文希望回到...

语言、情感、与生存——宗教哲学的方法论问题

摘要:宗教哲学严格来说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种方法论,即:为宗教研究提供一种哲学方法论。宗教研究面对不同宗教的语言和符号...

柏拉图的自由观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柏拉图《理想国》第八、九章关于自由的讨论,追踪柏拉图的自由观。柏拉图的自由观是建立在批判雅典人的自由...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