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谢立中 登录

发展与发展社会学——“发展”的含义: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及其原因分析

“发展”是包括“发展社会学”在内的所有发展研究中最核心、最基本的概念。但是,什么才是这个概念最真实的含义?多年来,围绕...

实证性量化研究和诠释性质化研究的联结:来自韦伯的启示

摘要:实证性量化研究具有数量化、客观化、普适化等特点,但它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无法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反之,诠...

后现代性,还是新现代性?

内容提要:西方学者在西方社会正在面临的到底是“后现代性”转向还是“新现代性”转向这个问题上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文字...

现代性的问题及处方:涂尔干主义的历史效果

一、引言 涂尔干虽然是19世纪后期的一位社会理论家,但由于种种原因,他在我们这个时代依然发生着重要的影响。在当代中国...

心理学派、文化学派,还是综合学派?

当我们问道“孙本文到底是一个心理学派的社会学家,还是一个文化学派的社会学家,拟或是一个综合学派的社会学家”时,实际上是预...

唯一“真实”的基尼系数是否可得?

导致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计算结果出现分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其中的部分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我们没有办法对这些...

走向东亚共同体:东亚社会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近几年来,东亚相关国家之间围绕着领土问题爆发了一系列的纠纷和冲突。这些纠纷和冲突尽管可能不至于引发大规模的战争对抗,但就...

“社会建设”的含义与内容辨析

【内容提要】 对于“社会”这个概念,社会学文献中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的用法:与“国家”相对应的“社会”概念(相对独立于“国...

哈贝马斯的“沟通有效性理论”:前提或限制

谢立中,男,湖南隆回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内容提要:哈贝马斯认为,在“理想沟通情境”下,如果人们能够遵循陈述...

“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争论之我见

马戎关于 民族 和 族群 是两种不同认同群体的看法应该得到认可,但其提出的 族群问题去政治化 的看法则有可待商榷之处; ...

《被围困的社会:转型中国的政治想象与乡村理解》(序)

本书的作者刘晨给我发来电子邮件,希望我能为他的新作写一篇序。我欣然应允。说实话,我和刘晨从未见过面。我和他之间的交往途径...

结构-制度分析,还是过程-事件分析? ——从多元话语分析的视角看

摘要:“过程-事件分析”(或“实践社会学”)的倡导者批评“结构-制度分析”把社会现实当作一种静态的结构来加以看待,因而...

和谐社会:发达国家的启示

我们今天都在讨论“和谐社会”的议题。其实,如果我们不死抠字眼的话,建立“和谐社会”并不是我们国家单独面临的课题。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