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启讷,男,西元1963年生,祖籍云南。纽约市立大学博士研究,台湾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台湾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近现代中国族群政治史。代表著作《民族自治与中央集权》、《人群分类与国族整合》、《中华民族宗族论与中华民国的边疆自治实践》、《「东突厥斯坦伊斯兰人民共和国」的兴衰》等。 …… 第五个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 第五个现代化强调的方向,与1970年代以后所提出的国家发展目标——四个现代化,即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技术的现代化——有... 唤醒琉球主体意识 有待中国复兴 21世纪的今天,部分琉球知识分子的民族意识已经觉醒,并挣脱了美国、日本精神殖民的枷锁。那么,究竟该如何突破阻止琉球展开系... 国民党在台湾的三民主义实践及其成败 内容提要:在国民党统治中国大陆的22年间,三民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并没有完成。国民政府光复台湾,使台湾人从殖民地的二等属... “中华民族”是怎样炼成的? 做为近代民族国家的「中国」,她的范围和内容是在近代才形成的。 此前的王朝中国的官民,在提到「中国」和「中国文化」的时... 如何梳理中国守护国家利益的历史过程? 西欧控制世界的动力与实践 14世纪后期以降,西欧在技术上与制度上发生重大变革,在「民族国家」的全新体制加持之下,西欧... 族群政治形态的流变与中国历史的近代转型 现代中国与13世纪末以来统治大致相同区域的元、明、清三个政治体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似和继承。质言之,族群政治形态的流变所带... 从“多元多体”到“多元一体”的转型 近代转型,是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惯常的认知是,“近代”的一些重要特征出现在15世纪后期的西欧,而西欧近代国家制... 元朝的传统“中国”性与扩大的中国性 蒙元不止继承和延续了之前由汉人与非汉人在“中国”和周边所建立的不同政权的“中国”性,同时也扩大了“中国”的内容和含义,包... 语言政策:多样、单一还是通用? 语言权利和国家认同是一个日久弥新的话题。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保障各族民众使用和发展... 中印边界问题的回顾与展望 对于印度的战略目标,观察家有严重低估的现象。未来印度的人口还在高速成长,印度的经济增长在疫情之后向上的趋势应当也不会停,... 成也边关;败也边关:杨应琚在西北与西南边疆的政治生涯 与清朝前期许多有汉人血统的封疆大吏类似,活跃於乾隆前期的杨应琚出身汉军旗。有清一朝,汉军旗人出身的文臣武将,在清朝的... 台湾历史教科书的内在错乱 台湾的历史教科书改成这副支离破碎、前后矛盾的模样,倒也不令人意外。 近30年来,「台湾独立建国运动」方兴未艾,这个运动... 中国地缘政治处境的转折与琉球的命运 ──从近现代中国面对「海、陆之争」时的几次选择谈起 中国是一个东亚国家,也是一个中亚国家;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也是一个海洋国家。中国在近古的东亚国际秩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喜马拉雅秩序的解体与印度扩张 中印领土之争始于1950年代末期。在龙象相争期间,在冷战中对立的东西方阵营竟然忘却意识形态之争,不约而同地站在印度一... 日本的亚洲思维及殖民台湾初期舆论对戊戌中国知识人的影响 两个甲子之前,中国的部分政治精英推动“变法”,“变法”的重要背景,是发生在此前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以及由此造成的中国对... 我们为什么总是看不懂台湾的事情? 台湾的县市长选举结束后,岛内和大陆针对选举结果出现了若干种解读。台湾岛内传统上支持国民党的部分选民,将这次民进党的失... 对台湾选举结果的严重误读 台湾“县市长”选举结束后,两岸舆论对选举结果出现若干种解读。其中有一种推崇西式“民主”制度的见解。这种见解,是对台湾... 蒋经国,“台毒”的摩西?! 台湾的县市长选举结束后,岛内和大陆针对选举结果出现了若干种解读。台湾岛内传统上支持国民党的部分选民,将这次民进党的失... 抗战洗礼下少数族群的中华民族化 内容提要:中日战争对于近代中国的少数族群、边疆事务和国族整合造成了意外而重大的影响。战前日本威胁的加剧迫使国民政府调整... 再造国族——中国民族识别的历史与政治面向 经由1950 年代到1970 年代的“民族识别”,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制度化的“民族”身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以...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