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飞,1964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顾问,浙江大学新闻研究所所长,教育部新闻传播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中山大学特聘教授、浙江传媒学院客座教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特聘教授,钱江学者。曾获中国青年社会优秀成果专著类最高奖。主要研究传播与社会、传播法、新闻传播理论。出版著作8部,在《社会学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等国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近60篇被CSSCI收录,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 …… 吴飞:历史意识与比较视野——读李金铨教授的《传播纵横:历史脉络与全球视野》 李金铨对国际传播理论脉络、传播研究内眷化以及半殖民主义与新闻势力范围关系等问题的理论阐释具有深沉的历史意识,他对国际传播... 傅正科 吴飞:超越陌生:社区整合与公共家园的媒介建构 【摘要】城市新移民形塑了陌生人的社区,人与人之间的陌生、个体的孤独以及群体对公共议题的冷漠是当今社区所面临的议题。媒介... 吴飞:流动的中国国家形象 【摘要】对一国之评价与对人的评价一样,都是不同主体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相互建构的。一方面,作为一个主体,“中国”本身也在不... 吴飞 田野:新闻专业主义2.0:理念重构 【摘要】新闻业旨在用新闻专业主义来建构职业的理想和职业规范性理论体系,但随着政治权力与商业权力日久弥深的介入和新技术对... 吴飞 刘 晶:“像”与“镜”:中国形象认知差异研究 【摘 要】国外大量研究数据表明,中外对于“中国形象”存在较为严重的认知差异。《中国形象》的作者乔舒亚·库伯... 吴飞:重新出发——新闻学研究的反思 【摘 要】中国大陆新闻学研究起起落落,几近百年矣。江山代有才人出,学术精进脉络可辨,但并不令人满意。中国大陆新闻学研究... 吴飞:去蔽与超越——评张小琴教授的《电视修辞学》 从电视进入家庭之后,它便成为人们客厅或卧室最常见的摆设,而我们无论是做家务,还是休闲,看电视已成为我们的惯习。但电视是... 吴飞 杨建娟:理解“生活在别处”的“边际人”? 2010年,广东东莞警方开展了“创平安、迎亚运”的扫黄行动,其中一组卖淫女赤脚游街的照片在网上引起热议。从相片所见,两... 吴飞:传播研究的再反思 ——兼答黄旦教授 笔者曾撰写过两篇反思传播研究的文章,一篇是《传播学研究的自主性反思》(《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 吴飞:何处是家园? 2013年底在北京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后,笔者与深圳大学的吴予敏教授在首都机场候机厅里有过一次长谈。我们有一个相同的看法:... 吴飞:中国在人权领域如何回应西方的追问 【内容提要】在所有的人权之中,表达自由应该是第一权利。中国政府对待表达自由的问题一直相当谨慎,但这个问题极为重要且无法... 吴飞:国际软实力传播战略分析 经济崛起是真正的崛起么?答复并不复杂。举例来说,根据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AngusMaddison... 吴飞:传播学研究的自主性反思 【内容提要】在工具理性、技术理性彰显的时代,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研究一直处于一种相对贫困之境,学术自主性不足,学术研究的... 吴飞 姚晓玉:社会转型时期党报若干问题的探讨 【摘 要】从20世纪初开始,报纸的发展不断受到来自新兴媒体的挑战,尤其是近几年,党报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更是与日俱增。受众... 吴飞 黄超:软实力传播的类型学分析 【摘要】历史形态是对软实力传播发展进行系统性比较分析的基矗传播的时空、机制两个维度可以勾勒软实力传播的最重要特征以及它... 吴飞 边晗 毕研韬:美国国际传播战略的几个关节点 【摘 要】美国精心建构国际战略传播方案,战略传播方案有几个显著的要点,首先是塑造“真实可信”的传播者;其次... 吴飞:公共传播研究的社会价值与学术意义探析 【摘 要】 传播学可以划分为四个类型,即专业传播学、批判传播研究、政策传播研究和公共传播研究。但长期以来,... 吴飞:四大传媒传播特质比较 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召开的年会正式宣布,互联网被称为继印刷媒介、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之后新兴的第四媒体... 吴飞:与他人共在:超越“我们”/“你们”的二元思维 【内容提要】“你们”与“我们”、“东方”与“西方”,是人类社会长期存在的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以自我为中心,建构对于他... 吴飞:社会传播网络分析——传播学研究的新进路 【内容提要】传播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模式,而是一个网状模式。人们在接收或者发布信息的时候,并不只是运用单一的传播方式,而...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