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欧盟研究中心主任,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兼任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察哈尔学会、春秋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先后担任天津联合化学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中国驻欧盟使团外交官、同济大学特聘教授暨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执行院长。曾为耶鲁大学福克斯学者、巴黎政治学院访问学者、延世大学及布鲁塞尔自由大学(ULB)访问教授。出版专著《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海殇?——欧洲文明启示录》(中英文版)等8部;译著《大国政治的悲剧》等3部;编著《全球视野下的中欧关系》等3部;主编“中国北约研究丛书”(10卷本)。在《中国社会科学》、《美国政治和社会科学学院年刊》等14个国家的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 …… 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自信与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知识体... 王义桅 江洋:西方误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维分析:利益、体系与思维 摘要:西方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态度,从起初的有意忽视、不经意赞同,到现在明确抵制,经历了明显的立场转变,其中有对人类命... 王义桅 陈超:全球发展倡议与“一带一路”协同增效 2021年9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期间提出全球发展倡议。这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大... 为何说西方“发明”而非“发现”了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关系理论是西方理论,其概念、体系、逻辑都源于西方,反映西方思维,绝非“源于西方而属于世界”。西方并非“发现”而是“... 人的全球化呼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当前,仍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全球公共卫... 要处理好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大关系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内瓦万国宫发表历史性演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系统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020中欧关系的机遇与挑战 就在新一届欧盟委员会就职当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约同欧委会新任主席冯德莱恩通电话,开启2020年“中欧合作大年”。明年... 打通“一带一路”建设金融血脉 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从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五年来的实践看,金融业积极发挥资金筹集、资源配置、配套服务、... 一带一路带给欧洲的三重效应 尊敬的各国政要, 尊敬的各位来宾, 女生们,先生们: 感谢中国外交学会会长吴海龙大使推荐,感谢阿塞拜疆尼扎米·甘伽维国...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 “一带一路”的世界交响 4月19日,习近平主席两次应约通电话。一次是与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一次是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这两次电话,都提到一个... “一带一路”如何再塑全球化? 4月8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本次年会议题围绕“开放创新的亚洲 繁荣发展的世界”设置了全球化与“...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新时代呼唤新思路。“一带一路”正在开创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新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5次提及“一带一路”。报告指出,5年来... 人类命运共同体入宪的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中,宪法序言写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容,这是继修改党章后,人类命运共同体再次确... 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新时代下的理论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中,宪法序言写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容,这是继十九大报告、新党章之后,人类命运... 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规则之争? “一带一路”建设是否开放透明?规则导向还是发展导向?这成为“一带一路”的西方典型之问。 日本近来表现出对参与“一带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解决三大世界问题 去年一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时,系统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一年之后的今日,世界更能感知到中...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大气魄 习近平主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深厚的文明根基。《礼记》“天下大同”思想是中华文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集中体现... 让“一带一路2.0”推动中美关系转型 “让美国再次强大的路取道北京。”美国的“中国通”白邦瑞去年的表态,道出了中国的份量。美国总统特朗普百日维新计划中... 论软实力悖论及其中国超越 中国公共外交理论建构,需从培养国际话语权着手,对外展示自身核心价值,以及核心价值的普世性。一国的软实力取决于该国多大程度...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