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王德威 登录

知识分子·文学作家: 当代小说四家

摘   要:本文从萨特、萨义德、朗西埃与阿伦特等四位学者有关什么是知识分子、什么是文学作家、文学如何思想的...

文学的香港史——十个关键时刻

这是个难得的机会让我们一起关注香港的城市历史,以及以都市为基础的文化记忆。我感到很惭愧,虽然到过香港多次,对香港文学也...

沈从文的三次启悟

1948年,中国内战愈演愈烈,沈从文的生活也陷入更深的危机。这一年年初,他被贴上反动分子标签,被斥为“桃红色的作家”...

“世界中”的中国文学

1 前  言 当代中国对文学史的关注为国际学界所仅见。这不仅是因为传统对“文”与“史”的重视其来有自,也和目...

论《品花宝鉴》

以来“感时忧国”的文学主流,这股同志小说的新潮,还真引人侧目。但只要我们把眼光放大,看看传统说部的流变,就可发现同性恋...

诗人之死:闻捷、施明正、顾城

一九三三年十二月,南京采石矶,诗人朱湘(一九○四―一九三三)自沉长江。朱湘生前是新月派的健将之一,诗风浪漫清朗,曾被鲁...

落地的麦子不死

严格来说,50年代中期张爱玲已写完她最好的作品。以后的四十年与其说张爱玲仍在创作,倒不如说她不断地“被”创作:被学院里...

《世俗的技艺》——闲话阿城与小说

1984年7月,《上海文艺》刊出作者署名阿城的小说《棋王》。这篇小说写文革期间一群知青的传奇遭遇。以他们懵懂下乡支边起...

抒情与背叛:胡兰成战争与战后的抒情政治

张爱玲(1920-1995)热在二十世纪末席卷华语文学世界,这一现象因为电影《色,戒》(2007) 的推出达到又一高潮...

《天香》:王安忆的上海“考古学”

《天香》意图提供海派精神的原初历史造像,以及上海物质文明二律悖反的道理。她明白写作就像刺绣,就是一门手艺,但最精致的手...

北大识小

二〇〇四年的秋天,北京大学的陈平原教授和我共同主办一项名为“北京:历史记忆与城市文化”的国际会议。既然是谈北京,当然就...

《历史的忧郁 小说的内爆》——评李锐与莫言

在这个世纪的开端,大陆两位重量级作家,李锐与莫言,不约而同地将创作目光投向上个世纪的开端。莫言的《檀香刑》写庚子事变山...

《南方的堕落与诱惑》——评苏童

苏童天生是个说故事的好手。从《妻妾成群》到《城北地带》,从《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到《我的帝王生涯》,苏童营造阴森瑰丽的世...

《老灵魂前世今生》——朱天心的小说

也许是千百年后吧。文明升沉,万事播迁,五洲板块又是几度震荡后,有个曾叫台湾的岛屿依稀残存。朔风野大,天地洪荒,早已闐无...

乌托邦,恶托邦,异托邦——从鲁迅到刘慈欣

主讲人:王德威教授 地点:北大图书馆北配殿 记录及整理:Silicon 黄子平: 今天的讲座题目是三个托邦。时间会非常...

南京的文学现代史

(本文根据2012年5月21日晚作者在南京大学的演讲录音整理而成) 也许各位在座的来宾已经注意到了,今天我演讲的题目...

每个时代都要有伟大作家的想法过于简单

王德威受哈佛大学出版社邀请,主编新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根据这一写作计划,他在上海复旦大学围绕“重写‘重写文学史’”进行了为...

北京梦华录:北京人到台湾

一九七二年春,台湾的联合报副刊刊出唐鲁孙(一九一五——一九八五)先生的《吃在北平》。这篇文章谈民国时期的北平饮食文化,从...

从吞恨到感恩——见证白色恐怖

孙康宜教授是美国耶鲁大学首任Malcolm G. Chace ,56讲座教授,也是国际知名的汉学家。孙教授专攻古典文学,...

《写实主义小说的虚构》中文版序

中国现代小说流派纷呈,但以内容的繁复和影响的深远而言,首推现实主义。顾名思义,现实主义——或其别称写实主义——以描摹人生...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