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邦佐,1934年6月生于湖北省汉阳县。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曾任国际政治系主任、校长办公室主任。1986年调任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校长。1996年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学术月刊》杂志社社长兼总编。王邦佐兼任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政治学会会长、上海市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校长等职。2003年起担任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名誉院长,现为中国政治学会顾问。七十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号召我国政治学“要赶紧补课”。王邦佐教授是补课的最早开拓者之一。1982年他受托在上海复旦大学举办了全国第一期政治学讲席班,为22个省市培养了60多名学术骨干。由此奠定了上海政治学界在全国的地位。王邦佐教授着力探索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体系架构,发表了多篇论文,主编并参与撰写《政治学教程》、《政治学概要》、《西方政治名著释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新政治学概要》等多部教材,为政治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与陈其人、谭君久教授合著的《美国两党制剖析》一书,1991年由他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出版,1997年和1999年由他主编的国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方政党制度社会生态分析”和“中国政党制度社会生态分析”两书完成,是向社会诸系统找寻政党制度最终渊源的新探索。王邦佐教授十分重视对当代中国政治学发展中现实问题的研究。在20年时间内他讲授过8门课程,撰写、主编20余部著作,发表100余篇论文。在中国政治学界有相当的影响。 …… 王邦佐 秦德君:政治学研究亟需关注四个问题 与改革开放初期“摸着石头过河”不同,我们今天更需要也更有条件对改革和社会发展全局作出审慎科学的政治设计。按照中国现代化... 将政治设计纳入研究视野 清人赵翼论诗说:“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这生动地说明,即使很超前的创新,在一定历史阶段后又会为新的创新命题... 构筑和谐社会的政治根基 【摘要】郭剑鸣所著《政治和谐思想及其实现机制》一书,新近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该书以讨论政治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关系为主旨... 构建和谐社会执政党面临的挑战问题 ... 法治的逻辑——评程竹汝著《司法改革与政治发展》 【摘要】现代社会,政治系统中的正式结构具备法治的特征可以看作是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政治发展战... 王邦佐 孙关宏:《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大纲 【摘要】<正>政治学是一门阶级性很强的科学.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有自己的政治学.无产阶级的政治... 王邦佐 秦德君 :精神是不会衰老的 ... 王邦佐 桑玉成: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角色的转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的提出,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然而,如何走出计划经济的理论束缚和实践樊篱,推进社会主... 拓展市政学的研究 【摘要】拓展市政学的研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邦佐当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融入国际社会大潮流的今天,国内几乎所有... 现实与展望——世纪之交的东亚格局 【摘要】本刊曾于1992年第2期刊登作者的《回顾与反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东亚格局》,1994年第3期刊登《回顾与反思... 政治妥协推动政治文明--评《论政治妥协》 【摘要】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的<论政治妥协--以价值为中心的分析>一书,是目前书市上比较... 政治现代化——中国政治学的世纪期盼 <20世纪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卷>终于如愿出版了,这是集体劳动的结晶,也是当今政治学者历史责任的体现。 ... 孙关宏 英美两党制的产生及其阶级实质 【摘要】在资本主义国家,政党虽然不是国家机关,也不是国家组织,许多国家(如美国)宪法里对政党的地位也未作任何规定,但实... 回顾与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东亚格局 【摘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亚格局的演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情景呈现出截然相背的走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东亚地区主要由于日... 《晚清绅士与公共危机治理——以知识权力化机制为路径》评介 任何政治体系只有面对时代的公共危机,并在治理危机中赢得社会的认同,才能巩固其合法性,延续其执政地位。然而,整合危机和认... 蒋柳萍 多元论与自由——伯林反启蒙的自由主义思想研究 【摘要】一般认为启蒙运动与自由主义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和性,理性主义是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矗但伯林却力图拆解这种幻觉,指出... 王邦佐 罗峰: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理论支撑、现实意义和制度设计 【摘要】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三大学理基础是制度、宪政和权利,政协民生监督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形成有序的政治参与和巩固、扩... 王邦佐 谢岳:新社会阶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意义 【摘要】新社会阶层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形成的新兴社会现象,一方面,它是顺应社会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它又反过来影... 王邦佐 泰德君: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发展 ... 王邦佐 张承斌:中国政治文明与中国政党制度 【摘要】中国传统政治文明具有浓厚的反政党特征,它在近代的转型孕育了中国政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