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天魁,1943年4月出生于山东蓬莱,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7年获博士学位。198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室主任,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职。现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导、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社会认识的结构和悖论》等若干部著作。 …… “天下群”与人类道义秩序 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文明发展指向何方?这是最大的“世纪之问”。早在世纪之交,有些智者就探讨了这个问题,其中,哲学家... 论群学相态 群学在战国末期诞生以后是否得以传承,其传承机制和绵延形式是什么,个中原委极为复杂,从“经世致用”可以找到正确答案。“经世... 景天魁 高和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发展100年 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国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形成的必要条件,群学则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 论群学元典——探寻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的第一个版本 笔者在《中国社会学:起源与绵延》一书中,曾经区分了群学的基础性概念(群、伦、仁、中庸)和基本概念(30个)。相应地,群... 做学问也是一种修炼 做学问不一定需要多么聪明,只要做到严谨、严肃、严格、严守,心无旁骛,日积月累,总是能做出好学问,乃至大学问。做学问,方法... 底线思维层次及辨正 底线思维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创新性思维,它是战略性的大逻辑。 先说说底线思维的层次。中国的改革开放史... 中国社会学概念体系的历史资源 本文从浩瀚史海中,捡拾了34个概念。其中,4个基础性概念是群、伦、仁、中庸,它们分别体现了中国社会学的4个基本特质:人本... 摘掉社会学的“紧箍咒” 只有重视并解决中西古今问题,中国社会学才能顺利地自主发展、自主创新。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强调自主创新、非自主创新不可的... 中国社会学源流辨 中国社会学应以“群学”所代表的本土社会学传统资源为“源”,将本土学术传统之“流”与近代以来传入的西方社会学之“流”展开流... 景天魁 杨建海:底线公平和非缴费性养老金: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思考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明显加大了补充养老保险的支持力度,意在构筑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保障制度。国家在促进补充养... 景天魁 毕天云:建设中国特色福利社会的意义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福利体系的改革和重构取得了显著成就,已进入从小福利迈向大福利的历史阶段。①为了进一步“迈向普... 福利实现过程的科学基础 我国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建设基本实现了制度全覆盖,从2013年开始迈向新的阶段——以制度整合、完善、定型为目标的阶段。... 景天魁 毕天云:论底线公平福利模式 自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以来,我国的社会福利体系建设步入快速发展时期。近3... 景天魁 何健:论陈云的社会发展观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并且完整系统地... 解读中国发展之谜① 中国自1978年以来已经连续近30年高速经济增长,“理解中国发展”已经不只是中国学者的事。前英国驻香港总督、“中国通”... 王达伟 关于市场过渡理论的讨论 对谈者:王达伟(David,L.Wank),博士,日本国上智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时间:2000年11月8日 景天魁(以下... 景天魁 唐钧:构筑社区平台:劳动保障管理服务的体制创新 杭州市自2001年着手建立劳动保障工作街道管理站和社区服务室,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工作网络,由基层街... 景天魁 毕天云:从小福利迈向大福利:中国特色福利制度的新阶段 社会福利制度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的社会制度,在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经过60年的发展和改... 从劳动理解社会 社会学重视经验,但不止于描述;强调实证,却不耽于事实。社会学追求的是对社会的理解。要理解,就要找到恰当的切入点,探寻正... 使学术“植根于中国土壤之中”——怀念陆学艺先生 吴文藻和费孝通有一个精辟论断:中国社会学一定是“‘植根于中国土壤之中’的社会学”。陆学艺典范式地实践了这一条学术路线。...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