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子诚,1939年生于广东揭阳。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62年留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教研室协作教研组担任写作课教员。1977年转入当代文学教研室。1978年评为讲师。1985年评为副教授。1993年评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退休。现参与中国新诗研究所《新诗评论》、“新诗研究丛书”的编辑工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文学与当代史”丛书。 …… 谢冕四题——在谢冕学术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 参加这次会议的人很多,海外奚密、岩佐昌暲、柯雷、贺麦晓、佐藤普美子等先生因为疫情不能来参会,也都录制了发言视频。我因... 洪子诚 陶东风:关于见证文学与文学见证的对话 【编者按】2021年5月14日上午,由港澳大湾区语言服务文化传承研究中心和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联合主办、广州大学... 文学文本的历史解读 《读作品记》的“作品” 2018 年9 月,我到中山大学参加当代文学史料问题会议,陶东风教授要我到你们学校做讲座,时... 红、黄、蓝:色彩的“政治学”——1958年“红色文学史”的编写 本文原刊于《文艺研究》2020年第11期,责任编辑李松睿,如需转载,须经本刊编辑部授权。 摘 要 1958年北京大学中... 《<玛琳娜·茨维塔耶娃诗集>序》:当代诗中的茨维塔耶娃 《<玛琳娜·茨维塔耶娃诗集>序》,文学论文,苏联作家爱伦堡写于1956年,中译收入“世界文学参考资料”之一... 诗人的“手艺”概念 之所以是“诗人”,而不是“诗歌”,原因正如诗人雷武铃说的,诗人是从发生学角度谈技艺,诗歌评论家是从阐释学角度... “与二十世纪同行”:变动纷乱中的稳定与信赖 2018年10月16日,上海市高峰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和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与二十世纪同... 洪子诚 郑莹:“想到故我今我同为一个人并不使我难为情”——洪子诚访谈录 洪子诚从青年步入中年,是上世纪50至70年代—— “这个时代,目前在各种历史表述中仍含混不明、充满歧义。”回顾过往,个... 钱理群 文学阅读的社会空间与当代精神发展的可能性 2017年11月18日下午,借钱理群《鲁迅作品细读》(2017,10)和洪子诚《文学的阅读》(2017,5)的出版,... 批判者和被批判者 1965年秋天到1966年上半年,我和学生一起,在北京近郊农村的朝阳区小红门参加“四清”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洪子诚 李云雷: 阅读与我们的时代 编者的话: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代”递进叠加的速度越来越快,从千年、百年,缩短到有可能是十年。人们与阅读的关系也在... 洪子诚 丁雄飞:中国当代文学的“远”与“近” 大体上,我们称1949年(或1942年)以后中国大陆的文学为“当代文学”。不过八十年代以前的当代文学,虽然在直观的时间... 洪子诚 丁雄飞:中国当代文学的“远”与“近” 大体上,我们称1949年(或1942年)以后中国大陆的文学为“当代文学”。不过八十年代以前的当代文学,虽然在直观的时间... 洪子诚 李浴洋 李静:重审当代文学中的“制度”与“人” 历史是有血有肉、有欢笑也有眼泪的 洪老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访谈。不久之前的2017年3月11日,北京大学人文与社... 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 我是研究文学史的,编过“20世纪中国小说理论史料”的当代卷,但没有专门做过史料整理、研究工作,对这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说不... 文学可以放弃理想吗? 提出当代文学中的“理想”问题,并不是企图在文学中重新设定一种统一的“终极价值”,重新宣扬对世界作唯一“客观阐释”的世... 乐黛云:有生命热度的学术 我和乐先生有较多机会接触的时间,一是1963-65年间。当时,她“获准”担任写作课的教学,和我在一个教学小组。另外就是6... 洪子诚等:世纪视野中的百年新诗 洪子诚 我们为这部诗选起名“时间和旗”(上卷)、“为美而想”(下卷),体现了对百年新诗重要特征的认识,即它和“时间”的... 材料与注释:林默涵的检讨书 林默涵[注释1][注释1:“文革”中,中共中央宣传部被称为“阎王殿”,其主持者周扬、林默涵等作为资产阶级反党文艺黑线的... “当代”批评家的道德问题 从周扬的“两面派谈起” “文革”期间正式或非正式的出版物上,刊登有大量的文艺批判文章。今天看来,有点“学术含量”,还...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