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高铭暄 登录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

【摘要】正当防卫制度的立法规定与司法适用存在一定的脱节,正确激活与依法行使防卫权已然是当前司法政策的一大痛点。在妥善...

高铭暄 王红: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理论根据的自主选择

【中文摘要】我国传统刑法理论受前苏联刑法理论的深远影响,将刑法赋予公民正当防卫的权利定位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法律武器以...

我的刑法学研究历程

高铭暄教授是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全程参与了我国刑法的制定,编写了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学教材,是新中国第一位刑法...

高铭暄 :为何新中国死刑立法后,死刑罪名逐步增加

原文标题:新中国死刑立法的变迁与展望 作为剥夺犯罪人生命的、最严厉的刑罚手段,死刑制度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持续牵绕着...

高铭暄 赵秉志:中国新时期特赦的政治与法治意义

在举国上下为共圆“中国梦”而努力追寻的新时期,在即将迎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国全国...

高铭暄、张海梅:网络诽谤构成诽谤罪之要件

【摘要】网络诽谤构成诽谤罪应坚守诽谤罪的构成要件标准。诽谤罪的客体是公民的名誉权而非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两高”的司法...

关于刑法实施中若干重要问题的建言

【摘要】人权保护是刑事法治理念的基础性要求,是当代刑法机能所蕴涵的重要内容。为秉承人权保障之宪法精神,进一步强化刑法...

略论我国死刑制度改革中的两个问题

【摘要】刑法,同任何法律一样,都以调整社会关系为职志。由于刑法调整社会关系的广泛性和片断性使然,刑法应当因应社会结构...

高铭暄 张慧:论贿赂犯罪的贿赂“范围”问题

【摘要】贿赂犯罪贿赂范围的界定直接影响着贿赂行为的刑法规制范围,对于确定犯罪圈的大孝区分罪与非罪,意义重大。我国《刑法》...

高铭暄 张杰:中国刑法中未成年人犯罪处罚措施的完善

【摘要】《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一系列国际人权法针对未成年人犯罪处罚措施作出了特殊规定。中国目前有必要以这些规...

略论中国刑法中的死刑替代措施

【摘要】死刑替代措施,是指基于限制死刑适用的目的,对于立法上特定性质的犯罪,司法中特殊情况下的罪犯,不通用死刑立即执行,...

高铭暄 孙晓: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罚金刑改革

【摘要】刑罚体系中的罚金刑本质上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精神相契合,能够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国现有...

高铭暄 陈冉: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司法认定中的几个问题

【摘要】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刑法修正案(七)》新增罪名,虽然其在犯罪构成上与斡旋受贿行为有相似性,但在具体理解上却有...

再论牵连犯

【摘要】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出于一个最终的犯罪目的实施了数个犯罪行为(目的行为、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而分别触犯不同罪名的...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酌定量刑情节的适用

【摘要】“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1月25日至26日,由北京市法学会、重庆市法学会、西南政法大学...

关于中国刑法学犯罪构成理论的思考

【摘要】中国刑法学犯罪构成理论体系是在学习借鉴原苏联刑法学犯罪构成理论成果和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刑事法制科学经验基础上形成...

社区矫正写入刑法的重大意义

随着行刑社会化的发展,社区矫正在世界各国被普遍采用。我国此次《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将社区矫正正式写入刑法,使得“社区...

高铭暄 陈璐:当代我国职务犯罪的惩治与预防

【摘要】我国反职务犯罪的实践按照惩治与预防并重的方针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治理模式,但是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

论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合理性暨对中国刑法学体系的坚持

【摘要】主张取消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推翻现行中国刑法学体系的观点是不可取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是一种历史性的选择,具有历...

高铭暄 苏惠渔 于志刚:从此踏上废止死刑的征途

这是中国踏上废除死刑的征途步伐的一个标志,是一个从理论向实践的华丽转身,是一个开始,无论跨出下一步需要多长时间或者跨度...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