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南,1950年6月生于北京。现任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参事,国家级教学名师。曾任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主要研究领域:宋史、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史、唐宋妇女史。著有:《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朗润学史丛稿》《宋代历史探求》《课绩·资格·考察——唐宋文官考核制度侧谈》等。 …… 宋代的信息沟通与制度文化 演讲人:邓小南,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多年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 知古达今 发凡起例——读钱理群等主编《安顺城记》 如主编钱理群先生所说,《安顺城记》是一部“从土地上长出来的历史”;是一部融多学科为一体的新型地方志,也是一部由小地方... 集贤储才 共研国史——先父邓广铭与北大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今年是我们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创立40周年。中心的建立,凝聚了多位老先生的心血,先父邓广铭也是其中一位。 一 ... 一个“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朝代 帝制国家都是专制王朝,这一基本特质决定了赵宋王朝不可能有真正的政治民主,也说不上是“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我们观察宋... 先父与早年中古史中心 今年是我们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创立40周年。中心的建立,凝聚了多位老先生的心血,先父邓广铭也是其中一位。 一 ... 制度史的“生命”所在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通过对于制度得失的评议来观察政治得失,也就是说,制度在政治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 “火”似的段晴 今年3月24日晚,我和敬东、四龙到医院去看望段晴老师,当时内心的冲击震撼真是无以言表。不敢再期冀有奇迹发生,但也没料... 近臣与外官:北宋初期的枢密院及其长官人选 关于中晚唐至北宋初期的枢密使制度,近二三十年来有不少研究成果,对于枢密院之机构沿革、职权运作乃至长官任用资格,对于宋... 我与父亲之间的精神纽带——在邓广铭藏书捐赠仪式上的讲话 大家好!我代表我姐姐邓可蕴和我自己讲几句话。 首先,非常感谢图书馆举办这个简单而隆重的仪式,非常感谢郝校长和庆伟副校... 宋朝的立国形势 1.天下大势分南北 赵宋一朝,我想基本上可以用“生于忧患,长于忧患”这八个字简单概括。 20世纪中期,针对赵宋王朝... 信息渠道的通塞:从宋代“言路”看制度文化 信息是历朝历代决策的依据,在国家政治事务中更是如此。对于信息的搜集、处理、掌控、传布,统治者从来不曾掉以轻心。在历代... 历史研究要强化史料辨析 史学的特性在于注重实证、注重反思。历史研究的根基在于史料,研究成功与否取决于史料与“问题意识”的结合成功与否。从这一... 天然清流,不杂渭泾:忆刘浦江教授 浦江是个纯粹的学者,他的追求清清楚楚,人生干干净净。他对学术事业,对学生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浦江就像一支蜡烛,为学... 田余庆先生的尊严 田先生用九十岁的一生践行了学者的尊严,实现了“淡定人生,潇洒来去”的心愿,终至无恨无悔、山高水长之境。 12月25日... 平民化 世俗化 人文化——关于宋代历史再认识的维度 “积贫积弱”论的片面性 北宋所承继的五代,是中国历史上分裂程度最彻底的时代之一:中原有前后相继的五个王朝,周边先后分布... “正家之法”与赵宋的“祖宗家法”(之一) 【内容提要】 赵宋的“祖宗家法”,实际上就是宋代帝王累代相承的正家治国方略与规则。宋朝“祖宗家法”的提出,与宋人在讲... 邓小南 :宋代“祖宗之法”治国得失考 在帝国时代,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如何对其形成制约,是官僚政治遇到的难题之一。 宋朝君臣共同提炼维系的“祖宗之法”... 何澹与南宋龙泉何氏家族 内容提要:本文以南宋中期曾任执政的何澹及其家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家族人物碑铭圹志及传世文献的结合分析,试图提供南宋... 宋史研究创新的瓶颈、激励与组织 制度史研究是宋史研究的基矗无论做哪方面的研究,对制度的了解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是我们宋史研究的传统优势。我想这与学术积... 王安石与他的时代 一 历史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门重在反思的学科,它处理的所有问题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我们为什么要关注过去发生的事情呢?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