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邓绍根 登录

邓绍根 游丹怡:新闻事业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命题。新闻事业是新闻机构及其各项业务活动的总...

邓绍根 游丹怡:方汉奇:一砖一瓦搭建新闻史学科大厦

2021年11月10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举办“中国新闻史”课程与教材建设研讨会。95岁的方汉奇先生步入会议室时,一...

中国第一个新闻专业创办时间考论

上海圣约翰大学创办的报学专业被学界公认为是中国第一个新闻专业;美国权威性新闻刊物《编辑和发行人》(Editor&...

艰难的起步

摘  要:民国期间的新闻研究生教育众说纷纾笔者以丰富的中外史料分析认为:民国时期新闻研究生教育从1920年代...

胡政之与徐铸成伯乐相马的报坛佳话

我国新闻界老报人、海内外著名记者、编辑和评论家徐铸成 (1907- 1991)曾在《报海旧闻》记载:“邵飘萍、黄远生诸...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新闻周刊》初探

摘 要:1919年4月20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出版《新闻周刊》,仅发行三期就停刊;出版时间虽然短暂,却成为中国新闻...

百年前“癸丑报灾”中邵飘萍入狱经过

【摘  要】 1913 年“癸丑报灾”期间,邵飘萍被捕入狱。本文通过对当时媒体上相关报道的梳理,对邵飘萍因言...

阿联酋华文传媒的发展和特点

阿联酋地处波斯湾咽喉口,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当今全球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因此吸引大批华侨华人来...

西方学术传播机制的发展演变

学术传播在中国是个新概念,还未引起学术界充分重视,目前尚有“科学传播”、“学术交流”等相近的表述。在其漫长的历史中,学...

从新名词到关键词

【内容摘要】随着1920年代世界电子技术新发展,英文“television”一词作为电传图像概念在西方兴起,中国留学生...

让历史说话 用史实发言

【摘要】在盛大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时,全国媒体开展了有关抗战历史的各种大型主题报道,各...

刊误补遗:近代报刊的诺贝尔奖报道

2014年度诺贝尔奖的神秘面纱已揭晓。自2001年来,笔者查阅大量近代报刊文献,搜集整理数十万字近代中国诺贝尔奖报道资...

许星星 电视媒体APP的创新策略

过去几年,为了占领多维度传播渠道,许多电视栏目开始入驻微博、微信等新兴的交互平台,但是这种类型的载体界面简单、排版受限...

百年回望

【摘  要】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威廉院长于1914年制定的《新闻记者信条》,被誉为是世界上最早成文的新闻职业道...

论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与民国新闻界的交流合作及其影响

【内容摘要】1912年董显光留学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拉开了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与民国新闻界交流合作序幕。民国新闻界不...

美国在华早期宗教新闻事业的守护者卫三畏与《中国丛报》

【内容提要】1833年10月,卫三畏为印刷《中国丛报》而远渡重洋来到中国,负责《中国丛报》印刷出版工作14年;他积极为...

论民国新闻界对国际新闻自由运动的响应及其影响和结局

【摘  要】 二战后期,美国报纸编辑协会发起以新闻自由永保世界和平为诉求的国际新闻自由运动,并派出代表团前...

将正义发扬光大 令邪恶瑟瑟发抖

约瑟夫·普利策(JosephPulitzer,1847.4.10-1911.10.29),著名报业大王,“美国新闻业之...

论晚清电报兴起与近代中国新闻业的发展

摘  要:随着世界电报潮流的兴起,电报知识首先成为近代中国报刊传播介绍的内容,电报新闻成为近代报道的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