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陈寅恪 登录

读《哀江南赋》

用古典以述今事。古事今情,虽不同物,若于异中求同,同中见异,融会异同,混合古今,别造一同异俱冥、今古合流之幻觉,斯实文...

对科学院的答复

编者按:1953年12月1日,陈寅恪的弟子汪篯奉命南下和老师陈寅恪作了一次长谈,劝其北上出任拟建立的中科院中古研究所...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 窃查此书,取材谨严,持论精确,允宜列入清华丛书,以贡献于学界。兹将其优点概括言之:凡...

《西游记》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

印度人为最富于玄想之民族,世界之神话故事多起源于天竺,今日治民俗学者皆知之矣。自佛教流传中土后,印度神话故事亦随之输入...

柳如是别传·附记

史家纪事自以用公元西历为便,但本稿所引资料本皆阴历,若事实发生在年末,则不能任意改换阳历。且因近人所编明末阴阳对照表多...

钱氏家难

关于牧斋八十生日,除前论“丁老行”谓丁继之于干戈扰攘之际特来虞山祝寿,殊为难得外,牧斋尚有红豆诗十首,皆关涉其己身及河...

柳如是别传·第五章(四)

有学集柒为高会堂诗集,其中绝大部份乃游说马进宝响应郑成功率舟师攻取南都有关之作。 清史列传捌拾逆臣传马逢知传略云: 马...

柳如是别传·第五章(三)

关于列朝诗集,凡涉及河东君者皆备述之,其涉及牧斋者则就修史复明两端之资料稍详言之。至于诗学诸主张,虽是牧斋著书要旨之一...

柳如是别传·第五章(二)

关于牧斋所以得免死于黄毓祺案一事,今日颇难确考,但必有人向当时清廷显贵如洪承畴马国柱或其他满汉将帅等为之解说,则无疑义...

柳如是别传·第五章(一)

第五章 复明运动 此章所欲论证者较前诸章尤为困难,盖关于河东君之行事自以牧斋之著作为主要资料,但牧斋诗文于此期内多所避...

柳如是别传·第四章(六)

茲复有一事可以注意者,即顾公夑消夏闲记选存“拙政园”条(参嘉庆一统志柒捌苏州府贰津梁门“临顿桥”条及吴诗集览柒上“咏拙...

柳如是别传·第四章(五)

◎第三期 自崇祯十四年辛已夏河东君与牧斋结褵于茸城起,至崇祯十六年癸未冬绛云楼落成时止,将近三年,此期间之岁月虽不可谓...

柳如是别传·第四章(四)

牧斋自崇祯十四年正月晦日即正月廿九日鸳湖舟中赋有美诗后,至杭州留滞约二十余日之久始往游齐云山,游程约达一月之时间,最后...

柳如是别传·第四章(三)

◎第二期 牧斋未见河东君之前,经过朱子暇汪然明姚叔祥及惠香诸人先后之介绍,机缘成熟,于是崇祯十三年庚辰十有一月,杜兰香...

柳如是别传·第四章(二)

河东君与汪然明尺牍第贰伍通云: 率尔出关,奄焉逾月。先生以无累之神,应触热之客,清淳之語,良非虚饰,而弟影杯弥固,风檄...

柳如是别传·第四章(一)

第四章  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 此章所论述分为三期。第壹期自崇祯八年乙亥秋深河东君离去松江以后起,...

论再生缘校补记

寅恪初疑陈云贞即陈端生,后来知其不然者,虽无积极之确据,但具强有力之反证。因陈文述嘉庆初年在北京题赠陈长生四律,其于端...

论《再生缘》

地变天荒总未知,独听凤纸写相思。 高楼秋夜灯前泪,异代春闺梦里词。 绝世才华偏命薄,戍边离恨更归迟。 文章我自甘沦落,...

柳如是别传·第三章(二)

前录卧子“癸酉长安除夕”诗,依据“去年此夕旧乡县,红妆绮袖灯前见”等句推论卧子至迟在崇祯五年除夕已遇见河东君,但在崇祯...

柳如是别传·第三章(一)

第三章 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 三百年来记载河东君事迹者众,寅恪亦获读其大半矣。总括言之可...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