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兵:深度解读: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卢卡奇
再总括一些说,卢卡奇该书的核心概念为一种明确对立的逻辑对峙视轴:重释马克思的肯定一线为历史(社会),辩证法(能动的主客体关系),总体性(批判性的逻辑张力),非直接性(批判性的中介方法),阶级意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与无产阶级的自觉革命意识);批判资本主义的否定一线为伪科学性(构架中的“事实”与实证主义),自然性(资产阶级特有的直接性与现成性),物化(不是马克思所指认的交换中出现生产关系物化,而是物质生产本身的技术方式所导致的量化、可计算性)。我们必须注意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结点,其实每一个概念即是一条重要理论线索。
例如,历史性(社会)确认与自然性的证伪相关联。在卢卡奇那里,辩证法等于马克思主义。由于历史本身是在社会生存层面上发生的,因此,辩证法只能与一个向度发生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这种理解当然与黑格尔有关(观念化了的“类”)。所以他反对恩格斯把辩证法推至自然界是必然。在卢卡奇看来,辩证法不是科学,不是规律、范畴,而是对现实的批判,是革命的、(对主客体关系的)批判的学说。卢卡奇对马克思辩证法(历史辩证法)的研究,旨在批评第二国际(康德以降的实证主义的思路),历史在此是社会本体论意义上的历史。但卢卡奇肯定没有达到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建构出的理论深度。而非历史的“自然性”这个概念正是最大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无论是从培根到启蒙思想,“天赋人权”是自然的,“自然”也等于一种直接性,在经济学上即是商品与市场经济的全部的无主体(人)的自发性,这是重农学派到斯密很重要的理论逻辑基础。再如卢卡奇这里的总体性十分接近黑格尔的“绝对”(自爱利亚学派始的“一”)。卢卡奇由此反对市场的孤立原子性,反对经济的自发总体,强调自觉的主体性的总体性。他也由此反对主客体分裂的二元论,强调内在的总体性,即作为本体存在的总体性。也由于总体性等于绝对,所以现实的一切不过是总体的因素,任何社会历史现象和定在只有与整体相联系才有意义。因此,卢卡奇指认当代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历史性的东西。总体性这一规定集中反映出黑格尔(经过马克思)对卢卡奇哲学话语的深层控制与影响。
我们已经能够看到,如果认真地面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并非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情。在经历10多年资料性评述研究以后,中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是到了一个不得不深化一步的时候了。这首先需要一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态度,认真踏实的文献学工作,以及能够高屋建瓴地驾驭当代西方哲学文化的新型的深度解读模式。


爱思想关键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