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文章阅读 登录

应小敏:伦敦西区剧院的繁盛对中国戏剧产业的启示

更新时间:2015-11-28 17:10:30
作者: 应小敏  
就必须不断推出卓越的、创新的、多样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打造“精品”的前提是艺术的普及和广大民众的参与,一种生产和消费兼具的双重意义上的参与。因此英国艺术委员会推动多项艺术的普及计划,降低民众参与艺术的门槛,从而激发民众生产和消费艺术。例如,实行“青年走进剧场”计划(A Night LESS)。该计划将向15岁至25岁的年轻人免费提供200个场地的50万张免费演出票,以鼓励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剧场,进一步培养戏剧市场的观众需求和现代的创新型人才。④鼓励小区居民的参与,以及培养青年演员、导演、剧作家的计划,也常在受补助剧场中见到。在伦敦长期驻演的剧目,会为残疾人准备相应的演出场次,分别提供手语、语音或字幕解说。伦敦剧院协会每年为残疾观众印刷“伦敦西区剧院指南”,免费派发。该指南综合了各剧场为残疾人准备的演出信息,甚至包括剧院内部的台阶数量、轮椅如何进出剧院等。伦敦剧院协会于1998年设立的“西区儿童周”,每年8月底举行,用赠票的形式鼓励父母带孩子来看戏,或参加一系列家庭戏剧活动。

   戏,有人演,更得有人看。“戏剧教育的开展既能培养戏剧人才,也能为剧场培养大量的观众群。不同层次的戏剧教育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学习实践场地和机会。职业戏剧教育可以为戏剧界培养各类专业人才,而公共戏剧教育则可以为剧场培养数量可观的观众群。”[7]在戏剧教育的普及、戏剧市场的培育上,伦敦无疑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2014年初,当伦敦剧院协会把前一年度伦敦剧院的票房收入和观众数一公开,百老汇马上反思自己,正如《当伦敦剧院破票房纪录时百老汇在跳水》一文所指出的那样,2013年度百老汇的票房收入是11.93亿美元,虽然高于伦敦西区的5.85亿英镑,但其观众数比上一年度下降了5%,只有1158万,而西区则增加了4%,达到1458万;百老汇的平均票价是103美元,而伦敦的平均票价则是40.14英镑⑤。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百老汇的担忧是应该的。伦敦西区观众数量的持续增长,为西区戏剧产业的未来发展集聚了巨大能量。

   中国戏剧市场的不景气,虽然与政府体制密切相关,但更深层的原因是戏剧教育还不普及。虽然教育部己把戏剧纳入到基础教育,但在实践过程中,在全国的中小学中实施得远远不够。“在所有艺术门类里,戏剧是离人最近的艺术,戏剧教育是最便捷、最适当的人文素质教育。”[8](P.399)可我们对戏剧的疏忽太久了,正如戏剧导演牟森所说:

   中国戏剧的根本问题在教育体制。第一,我们的戏剧教育不是普及性的,是垄断性的,全国才两所戏剧学院。第二,我们整体的戏剧教育不是很令人满意。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西方的戏剧教育是让每一个不同的人去发展他的不同,而我们的戏剧教育是把不同的人都变成同一种。[9]戏剧产业的发展,除了政府要给予政策上、经济上的重视和支持外,还需要大力进行艺术教育的普及和推广,激励起民众的创意潜能和艺术消费潜能,创意大国的理想才会真正实现。

   注释:

   ①伦敦剧院协会成立于1908年,是伦敦表演艺术制作人、剧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行业联盟,不仅涵盖了伦敦所有的商业剧院和剧院集团,还有主要的非商业剧院,如英国皇家歌剧院、莎士比亚环球剧院、英国国家剧院等,是一个“资方”联盟。它与各种演员、导演、作曲家、舞台技术人员等的“劳方”工会,共同维护从业人员及雇主的法定权利与义务,并且联合举办剧场营销策略。

   ②参见《2014年伦敦剧院调查报告》,伦敦剧院协会官方网站http://www.solt.co.uk/。

   ③参见黄念斯:《伦敦百老汇舞台剧旺场》,大公网,http://news.takungpao.com/paper/q/2013/0310/1481516.html。

   ④参见网络文章《浅析伦敦戏剧产业的“口红效应”》,著者不详,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外联局主办的“文化传通网”,http://www.culturalink.gov.cn/portal/pubinfo/113002/20110526/1277353bd4cf49cc846edcd5bff0ed99.html。

   ⑤参见Cordon Cox: London Theatre Breaks Box Office Records As Broadway Treads Water, http://variety.com, 2014-1-29。

  

  

  

   【参考文献】

   [1]王蕾.剧院票房过6亿 文化产业带动英国经济复苏[N].第一财经日报,2014-9-18.

   [2]杜丽虹.中国式百老汇如何走?[N].新财富,2012-6-6.

   [3]杨媚.伦敦西区:28年听不厌的《悲惨世界》[N].深圳特区报,2013-5-8.

   [4]张璐晶.“非豪华”伦敦戏剧的吸人秘密[J].中国经济周刊,2012(22).

   [5]肖龙.莎士比亚环球剧院多元化的戏剧教育活动[J].国家大剧院,2013(8).

   [6]英若诚.我所看到的当代英美戏剧[J].文艺研究,1980(6).

   [7]周斌.关于推动教育戏剧发展的若干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08(5).

   [8]董健、马俊山.戏剧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9]牟森.戏剧有很多的可能性[A].魏力新编.做戏[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爱思想关键词小程序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m.aisixiang.com)
本文链接:http://m.aisixiang.com/data/94433.html
文章来源:《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京)2015年2期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