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宪:《古代哲学的智慧》译序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古希腊-罗马典籍以及古典学问的介绍、研究热情日渐高涨,令我这个一向崇仰古希腊-罗马生活方式的人兴奋莫名。我真诚希望,阿多这部名著中译本的出版,能够为古典学的研究增加新的视角和方法,从而真正理解古希腊罗马哲学与犹太-基督宗教的内在联系。要言之,我们不但要熟知列奥.施特劳斯的“微言大义”,而且也最好能够花点时间来阅读阿多的《古代哲学的智慧》,认真思考他以灵修这一哲学生活方式为契机,贯通古今哲人追求大智慧的良苦用心。
在此,我要对我的研究生表示深深的谢意:镇超和刘超把约三分之二的手稿输入电脑,小苏初译了“年代大事记”,而“参考书目”、“专名索引”和“概念索引”则是由汪聂才帮忙统一处理的。我特别感谢我的法籍同事梅谦立教授,他在非常繁忙的教学科研中抽出宝贵时间,帮我通看了一遍译稿,改正补充译稿中错漏的地方,并对一些译文的处理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我还要借此机会,表达对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敬意——我藏书的相当一部分是来自这个出版社制作的“精神食粮”,它们一方面滋养了我的灵性鉴赏能力,另一方面也让我书柜的自身价值得以提升。同时,也是他们力促阿多著作在中国的翻译出版。
翻译在目前国内学术成果评定中,令人遗憾地算不了是“原创性”成果。但按我对翻译的理解,翻译肯定属于译者用一种文字表达另一种文字的“原创性”工作。更不用说,翻译本身是一种艰辛的精神劳作,是译者与作者在灵魂深处进行的一连串有时免不了是特别紧张而艰难的对话。因此很自然地,我在享受这一精神劳作的同时,也会因估计到自己语言水平、思想境界不够可能带出表达的错漏而感到不安。我只能祈求有兴趣阅读此书的读者见谅、包容,用自己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完成对一部名著的开放性的诠释。当然,对我翻译中出现的错漏提出批评,我也是完全能够接受并加以改正的。
2010年10月10日中大康乐园天贯居


爱思想关键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