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振华:论《诗经·国风》中的男性形象
其次,田猎文化的尚武精神是《诗经·国风》男性孔武有力形象描绘的重要成因。春秋时期重视田猎,农事之隙常常开展田猎活动。《左传·隐公五年》曰:“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1](P1726)《豳风·七月》曰:“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古代田猎也是一种典礼,《礼记·月令》曰:“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班马政。”[13](P1379)田猎具有炫耀武功,凝聚军心的重要作用,一般是由贵族集体参加的活动。《周礼·保氏》曰:“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14](P731)周代时的贵族子弟,在成年之前多在辟雍学习射御之术。《周礼·射人》认为,射人“以射法治射仪”[14](P845)。《淮南子·俶真训》:“善射者有仪表之度。”[15](P25)这种活动中男性可一展其雄健风姿。如《齐风·猗嗟》展示了射礼仪式的重要内容,“巧趋跄兮,射则臧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等展现了贵族少年娴熟的射艺。方玉润《诗经原始》曰:“此齐人初见庄公而叹其威仪技艺之美,不失名门子,而又可以为戡乱材。”[11](P240)又如《周南·兔罝》描绘了“赳赳武夫”的形象。《郑风·大叔于田》、《召南·驺虞》、《齐风·还》等都是把出众的猎者作为咏叹对象的。而孔武有力的形象,特别是其射艺技巧成了评判男性形象的审美杠杆,而且还是君子修身养德的重要教育手段。《礼记·射义》曰:“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13](P1686)《诗经·国风》通过赞扬其英武矫健的外表,勇武的品质和高超的技艺,来表现对心目中男性的无限赞美。
总之,《诗经·国风》塑造了一系列孔武有力、德行合一的男子形象,他们的阳刚、尚德之美是这一时期男性审美的重要特征,寄托了作者对男性群体特征的审美趋向与价值判断。
注释:
①本文诗篇的鉴赏分析主要参考:赵逵夫注评《诗经》(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李炳海编著《诗经品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周啸天主编《诗经楚辞鉴赏辞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年版),金启华、朱一清、程自信主编《诗经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等。
【参考文献】
[1]春秋左传正义[M].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
[2]论语正义[M].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
[3]毛诗正义[M].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
[4]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94.
[5]徐干著,徐湘霖校注.中论校注[M].成都:巴蜀书社,2000.
[6]陈奂.诗毛氏传疏[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3.
[7]严粲.味经堂严氏诗缉(卷一)[M].明味经堂刊本.
[8]胡承珙撰,郭全芝校点.毛诗后笺[M].合肥:黄山书社,1999.
[9]赵敏俐.先秦君子风范[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9.
[10]于省吾.泽螺居诗经新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2.
[11]方玉润.诗经原始[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2]金启华,朱一清,程自信.诗经鉴赏辞典[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6.
[13]礼记正义[M].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
[14]周礼注疏[M].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
[15]刘安著,高诱注.淮南子注[M].诸子集成本.上海:上海书店,1996.


爱思想关键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