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文章阅读 登录

宪政英雄——宋教仁

更新时间:2013-03-21 10:43:03
作者: 雅虎  

  约束袁世凯专权。在正式国会开会前,他奔走于长江各省宣传演说,为建立责任内阁,实现民主政治造舆论。宋教仁说:“内阁不善而可以更迭之,总统不善则无术变易之,如必欲变易之,必致动摇国本”。(《居正文集》)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初提他为内务总长,临时参议院没通过,改任法制院院长,有人为他不平,他说:“总长不总长,无关宏旨,我素主张内阁制,且主张政党内阁,如今七拼八凑,一个总长不做也罢”。(《居正文集》)他曾对胡汉民说:“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无须以各省监制之。”他还说:“应当由内阁代总统对国会负责,总统不负责任,凡是总统的命令,不仅要阁员副署,并由内阁起草,这才是责任内阁制的精神。”因为在武昌起义,因无黄兴、宋教仁等知名革命党人,起义的新军士兵从床底下拉出个黎元洪当领袖,对此宋教仁后悔莫及,所以他极力主张责任内阁制,极力劝黄兴对袁世凯这个“不学无术,其品更恶劣可鄙”的人,必要有可靠的制度来限制他的权力,使他不至于脱离共和的轨道。

  宋教仁认为:“吾人谓今日之中国,中央集权制固不宜,偏重地方官制之地方分制亦不宜,谓宜折衷,以对外的消极的各政务归之中央,以对内的积极的各政务归之地方。其地方政治中,则尤注重于地方自治一途,使人民直接参与施政,以重民权,如是庶合轻重适当之道也。”“大抵对外的行政,多归之中央;对内的行政,多归之地方;消极的维持安宁之行政,多归之中央;积极的增进幸福之行政,多归之地方。至其职责分配,则尤当视其国内之情状而定之也。”(《宋教仁集》:《中央行政与地方行政分划之大政见》)宋教仁所提出的分权模式是对当时中国政治的理性总结和折衷,是科学的。如果宋的理想能切切实实的实行,是能重建中央与地方的新关系,也可以克服旧有的中央集权体制的弊病,调动、利用地方的积极性,整合和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主导力量。

  我认为宋教仁虑及到中国是一个根深蒂固的专制传统国家,社会上也没有长期深入人心的民主启蒙,任何一个当上总统的人都有可能走集权、甚至独裁的老路,那么责任内阁制就在制度上对这样的最高权力进行约束,宋教仁的想法是深思熟虑,也是他花毕生精力而急于要办的事了。宋教仁的宪政思想是明确的,就是要在中国建立起以多党制、议会制和地方自治为基础的民主制度。他对理想追求之执著,为理想献生的崇高精神,还有从他身上所体现的政治责任感,这一切的一切即使过了千百年,都是熠熠生辉、不可磨灭的!

  宋教仁还曾专程拜访梁启超,他表示彼此应以英美式的两党轮流执政相勉励。他说:“现在国家前途,是根据《临时约法》推行议会政治,走政党内阁的路子。在即将到来的国会大选后,你上台执政,我愿在野相助;否则我当政,请你善意监督。”梁启超甚感契合,当即表示:国民党执政,愿为在野党在议会内监督执政党。得知宋教仁噩耗,梁启超痛惜不已。(《梁漱溟全集》)宋教仁以他的鲜血染红了中华百年沧桑史,而今殉道者的血迹早已干透了,他为此流尽热血的思想也早已被满目繁华而淡忘,这是中国的悲哀,也是全民族的悲哀。


爱思想关键词小程序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m.aisixiang.com)
本文链接:http://m.aisixiang.com/data/62293.html
文章来源:雅虎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