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文章阅读 登录

厉以宁:怎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更新时间:2023-03-18 08:26:11
作者: 厉以宁 (进入专栏)  

   一、“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总结一百年来中国的变化而做出的概括,完全符合实际。没有近一百年来的奋斗,流血流汗,中国共产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这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因此,习总书记得出了这样的论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展望前景,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也就是说:“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而且,九十六年的共产党的奋斗史不能遗忘。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同样是不可忘记的。这五年内,在经济方面的最大成绩就是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在政治方面的最大成绩就是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这样,五年来的卓越成绩,才使得十九大取得胜利,才能自豪地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习总书记在总结中国的改革和发展的经验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了科学的概括: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就是道路自信。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这就是理论自信。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这就是制度自信。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就是文化自信。

  

   习总书记在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的要点之后,这样勉励全党和全国人民:“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

  

   在这里特别重要的是中国的前景何在。

  

   1.中国绝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回顾39年前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以及在大讨论的基础上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做出的决议,使我们从此走向改革开放。今天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以及人民收入的提高,正是改革开放的果实,怎能再走封闭僵化老路呢?

  

   2.绝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如果那样做,这么多年的革命奋战、流血斗争岂不是前功尽弃么?这是全国人民绝不答允的。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新时代同习近平同志的名字联结在一起,是有深刻含义的。这表明了重大的责任担当,带动了广大群众为新时代的实现而奋勇前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又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这清楚地表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实践的结果,而且将持续下去,并继续发展。例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上十四条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总之,“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21世纪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的、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在谈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有两个问题需要有进一步的分析。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需要先实践,再推广,并在这个基础上使之理论化。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过程?因为这是前人从未做过的。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实践的成果理论化,是最终的成绩,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之一。当然,各国都有本国国情,如果应用还需要实践检验。

  

   四、“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因此必须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各方面的建设,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并坚定实施各类大国强国战略,包括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镇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整合发展战略,同时还需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为国内的贫富人群的存在而感到头痛,因为一方面它们找不到有效的对等,另一方面它们仅限于给予救济而无法真正使穷人脱贫。中国为什么能在扶贫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这与中国有社会主义制度紧密相连,有效扶贫、精确扶贫、教育扶贫、旅游扶贫、农牧业产业化扶贫、迁移扶贫等都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反映。这是其他国家做不到的,或没有能力做的。

  

   五、“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习总书记在谈到科学发展的重要性时,提出了新发展理念的内容,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他认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样五个发展理念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始终。

  

   在发展过程中,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同时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在发展过程中,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在这里必须指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个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和实施是会引起一些习惯于旧式发展理念的人们的抵触或消极对待的。因此这是一个长期再教育的过程。必须在理论上讲透,使越来越多的人懂得这样做的道理,新发展理念才能深入人心。

  

   六、“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数量和速度作为发展方式的着重点。现阶段,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发展方式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可以预计,通过发展方式从数量和速度型的原发展方式向质量和效率型的新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的微观主体会更有活力,宏观调控会更加有度,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会不断增强。

  

   应当指出,要把过去实行的数量和速度型发展方式转变为质量和效率型发展方式会遇到阻力。主要是两大阻力:一是利益集团的阻力,即它们认为,要实行质量和效率型发展方式,自己的既得利益就有可能丧失,因此迟迟不愿改革。二是在转变发展方式时,可能会使得一定的职工下岗。因此,要设法通过改革分流职工。

  

   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所必需,也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所必需。”

   由于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攻关期,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分重要。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加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为了更好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平衡。尽管“三去一降一补”的难度在增大,但应一鼓作气干下去,不可停步。

  

   同时,应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

  

   还应大力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有了创新精神,我国也就能真正成为一个创新型大国、创新型强国。

  

   这里应当就激励企业家精神问题再做些说明:

  

   首先,要依法加强对企业家的财产进行保护。一是依法保护企业家的财政权,二是依法保护企业家创新的收益权,三是依法保护企业家自主经营的合法权利。这一切都以公平为核心原则。公平保护财产权,就是树立法律的最高权威。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法律面前是一视同仁的。政府不得以政府换届或领导人更替为理由使政府违约。政府必须取信于民,这是原则,不可违背。

  

   八、“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三权分置”是指: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爱思想关键词小程序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m.aisixiang.com)
本文链接:http://m.aisixiang.com/data/141604.html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