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文章阅读 登录

李勇慧:乌克兰危机背景下俄罗斯对外战略调整及基本走势

更新时间:2023-02-01 13:48:28
作者: 李勇慧  

   【内容提要】俄乌冲突既是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危机的总爆发,也是俄美之间在后苏联空间和欧洲的地缘政治利益矛盾的总爆发。这场冲突是典型的热战和网络战的混合,是以阵地战为主的外交战、经济战、舆论战、情报战。在乌克兰得到美国持续支持后,这场冲突陷入相互消耗而趋于长期化。在此背景下,俄罗斯放弃与西方缓和关系,团结非西方国家,打破对自身的孤立和遏制,并着眼重塑未来新型国际秩序。这是普京在后俄乌冲突时期对外战略的主要内容和中心任务。俄罗斯对外战略调整呈现出与美西方地缘政治的对抗性、通过军事行动构建多极化以及反对全球化等鲜明特点。从俄罗斯的外交资源和国家实力看,对外战略调整主要基于四点:一是欧亚地缘政治经济重要性的上升;二是俄罗斯以资源丰富和幅员辽阔支撑起大国地位和影响力;三是主动扛起反美霸权大旗,以摆脱被西方孤立的困境和掩盖与西方实力的不对等;四是通过构建多极力量中心来掩盖俄罗斯单独无法撑起一极的事实。

   【关键词】俄罗斯对外战略 俄乌冲突 俄美关系 俄罗斯外交 多极化

  

   自从俄乌军事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受到美国和欧盟国家的严厉制裁,美欧不断加大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并且推动国际社会对俄罗斯进行全面打压和孤立。俄罗斯顶住西方的压力,积极向东拓展外交空间,调整对外战略。2022年普京总统的外交活动能够勾勒出俄罗斯对外战略考量的大致走向。

  

   一 乌克兰危机迫使俄罗斯调整对外战略

  

   本轮乌克兰危机从2021年开始逐渐升温,最终演变成军事冲突。十个多月的军事冲突是典型的混合战,是以阵地战为主的外交战、经济战、舆论战、情报战,是热战和互联网战争相交织的特殊战争。但是战争进行至今,俄方从多线进攻、重点进攻,转为双方相持,再到收缩防御,并不顺利。

  

   (一)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的原因

  

   首先是俄美之间在后苏联空间和欧洲的两对地缘政治利益矛盾的集中爆发:第一对是美国控制欧洲安全与俄罗斯构建大欧洲安全秩序之间的矛盾;第二对是后苏联空间国家选择自己发展道路与俄维护自身战略安全空间的矛盾。这两对矛盾的实质是俄罗斯与美国对冷战结果认知的严重差异。其一是美国认为俄罗斯是冷战的失败者,美国是胜利者。为了巩固冷战的成果、建立单极世界并牢牢拉住欧洲,美国在华约解体的情况下,不仅没有主动削弱北约的军事功能,反而依然将俄罗斯假想为潜在对手,加强在北约的领导地位,并进行了五轮北约东扩。在叶利钦统治时期和普京执政初期,俄罗斯为了追随西方而默认了北约东扩。但随着美国北约和乌克兰的互动加强,俄罗斯不安全感加剧并多次提出解决欧洲安全架构失衡的问题。其二是美国认为苏联解体后独立的原加盟共和国可以自由选择发展道路,但是俄罗斯的传统思维是以空间换安全,要维护其战略安全空间,仍然视后苏联空间为自己的势力范围,阻止它们倒向西方。2022年初,俄罗斯帮助哈萨克斯坦稳定住局势,加上之前帮助白俄罗斯粉碎西方的“颜色革命”,俄罗斯对后苏联空间表现出更强的影响力,试图将解决乌克兰加入北约问题提上议事日程,打造新的地缘政治安全格局。

  

   其次,乌克兰东西部分裂导致俄乌关系错综复杂。乌克兰东西部在民族、文化方面存在明显差别,缺乏国家认同:东乌克兰信奉东正教,讲俄语,亲俄罗斯;而西乌克兰信奉天主教,讲乌克兰语或波兰语,要求脱俄入欧。此外,乌克兰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巨大。乌克兰工业中心在东部,工业能源来源于俄罗斯,经济较发达。西部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与欧洲经济更为紧密。因此,乌克兰国内政治势力一直分为亲西、亲俄两派,双方相互斗争激烈。乌克兰是连接欧亚的走廊,是大国争夺的焦点,在此背景下,乌领导人的对外政策方向往往决定国家的命运。东西部差异问题也是乌领导人最大的执政风险,处理不好这个问题就会导致国家分裂,俄乌关系彻底交恶。而俄罗斯总统普京利用了乌东西部分裂的历史,制造了乌东问题并采取了特别军事行动,以确保已经入俄的克里米亚彻底安全并为其未来发展消除障碍。

  

   最后,在俄美大国博弈中,美国似乎力不从心,让俄罗斯看到主动出击解决欧洲安全架构的时机。一方面,普京不仅从美国狼狈撤出阿富汗看到拜登战略收缩的决心,而且还看透美国将对外战略重心转向印太地区。2021年6月美俄首脑会晤传递给普京的信号是美希望联俄、稳俄,进而把中国看作大国竞争的主要对手。另一方面,俄美重启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谈判的有限合作也让普京看到了解决北约东扩问题、重构欧洲安全架构的机会,于是普京捆绑了“北约不东扩”这个安全保障条件与美国谈判,希望美国就欧洲安全保障协议草案给出明确答复。俄以美国无法答应该议题为由主动选择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

  

   (二)采取特别军事行动加速俄罗斯外部环境的恶化

  

   俄乌军事冲突导致俄罗斯与美国、北约展开了一场典型的混合战。俄罗斯单枪匹马与整个西方进行对抗,被遏制和孤立是未来俄罗斯面临的最明显的外部环境。这场冲突再次团结了美国和欧洲,美欧将加强协调,预计未来十年欧洲将笼罩在新冷战的阴霾中。俄罗斯学者说,“俄罗斯又一次不由自主地从中国那里抢来了似乎已经牢固确立的‘国际恶人’和西方对手的角色” 。

  

   一是北约在欧洲的地位将被提升到新的高度。北约将扩大功能,构建欧洲政治、安全、军事的统一框架,成为欧洲再次统一的纽带,北约和欧洲或将像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里写到的,会历史性地结为一体,联合后的德法在北约东扩问题上不会再出现德法与美国之间那样的分歧,共同的敌人让以美国为主导的北约更加团结,安全关系的意识形态色彩更加浓烈。这场危机让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分界线合为一体,欧洲未来必定加强军事化。

  

   二是德法联合重振欧洲,真正成为世界的一极。这次冲突让德国放弃了安全倚靠美国的想法,它投入千亿欧元军备预算意味着世界军事大国将重生,德国军事的崛起对地区和世界都有着不可预测的深刻影响,且德国与法国在政治和安全上步调一致,将共同塑造欧洲的未来,对世界格局和地缘政治的影响力产生特殊意义。

  

   三是这场冲突使西方世界重新统一,美国是冲突中最大的地缘政治赢家。美国捍卫其全球首要地位主要依赖欧洲的运行体系,以德法为基础的欧洲将是美国实现其全球战略利益的最可靠盟友。而且,随着德国的军事崛起,人们认为只有美国能够控制德国,进而牢牢巩固自己的地位。

  

   四是北约的防御范围不仅限于欧洲,必将扩大到亚太。亚太地区是美国彰显领导力的最重要地区,乌克兰危机的升级也应该让美国看清楚其印太战略的地理空间和军事之间的必然联系。因此,未来的亚太地区必将是确保其领导力的地区,亚太地区的大国博弈将会进入新一轮的合作、竞争,甚至是冲突的阶段。

  

   二 俄罗斯被迫调整对外战略的实践与特点

  

   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在国际上受到空前孤立。联合国连续召开紧急特别会议对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进行谴责,141个国家投下赞成票,只有5个国家反对,其他35个国家选择弃权。在4月6日发生布恰事件后,联合国终止了俄罗斯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资格。大部分独联体国家在冲突爆发后也并未直接支持俄罗斯以及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独立,它们明确表示支持乌克兰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一)危机升级以来俄罗斯的外交实践

  

   首先,俄罗斯坚决进行反制裁的斗争,列出不友好国家名单。冲突爆发后,美欧国家对俄罗斯采取进攻性、破坏性强的严厉制裁措施,通过发动经济战来应对俄罗斯挑起的热战。俄罗斯针锋相对,把制裁俄罗斯的西方国家认定为不友好国家和地区。具体应对措施有:所有俄罗斯企业与不友好国家企业进行交易时均需获得联邦委员会批准;如果专利持有人来自不友好国家和地区,俄罗斯无需为非授权使用专利作出任何赔偿;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提议,2022年年底前禁止向不友好国家出口木材及其系列制品;俄罗斯向欧盟成员等不友好国家和地区供应天然气时将改用卢布结算;俄罗斯央行限制向不友好国家汇出大额资金;对俄罗斯境内不友好国家的外交使团及其领事机构签订雇佣合同人数进行限制。

  

   其次,俄罗斯为维护和提升影响力积极参与和主办国际多边会议。为了体现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主导地位,俄罗斯在2022年4月举办中亚“5+1”外长会议,5月16日举办集体安全条约组织( 集安组织 )领导人峰会。在峰会上,成员国领导人重点讨论了集安组织相互协作的关键问题、当前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以及进一步完善集体安全组织体系的措施等,会后发表联合声明表示,集体安全组织已经准备“与北约实际互动”,强调了集安组织是多边安全战略的平台。6月15日第25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开幕,会议主题为“新世界·新机遇”,彰显俄罗斯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决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出席论坛,共有1.4万人参加,共签署协议691份,总金额达5.639万亿卢布(约合970亿美元),较2021年的3.8万亿卢布增加了30%。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在论坛开幕前表示,外国投资者并不仅仅限于欧美国家,来自印度、中东和东南亚等地的投资者依旧对俄罗斯市场充满兴趣。9月7日普京总统出席第七届东方经济论坛,论坛的主题是“走向多极世界 ”,该届论坛接待来自67个国家的6 000多名宾客,签署协议总值达到3.255万亿卢布,突破历史记录。

  

   第三,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中亚和中东的出访引人瞩目,其不仅意在打破美西方对俄的孤立和遏制,还旨在布局后冲突时代的俄罗斯战略优先方向。6月28~30日普京总统出访中亚国家塔吉克斯坦并出席了里海国家领导人峰会。普京与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会晤表明了希望巩固亲俄国家阵营,与中亚国家在阿富汗局势和保障边境安全问题上采取最紧密的合作。在里海国家领导人峰会上普京总统表示要强化与里海五国的各领域合作,遵守“不提供本国领土用于侵犯另一个里海沿岸国家”的承诺,强调里海国家之间在军事领域合作对维护地区的稳定和安全的重要性。

  

   7月19日,普京访问伊朗。由于这次访问恰好被安排在美国总统拜登访问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之后,加之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因此普京这次中东行被认为有意削弱拜登访问中东的影响,是联合伊土反击西方对俄的孤立。普京在与伊朗总统莱希会面时表示,俄伊关系在经济、安全和地区事务方面发展良好,双方同意加强在能源、工业和运输领域的合作,同意提高两国本币结算水平。双方石油公司还签署了一份价值约400亿美元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尽管俄土伊在叙利亚问题上存在分歧,但三国领导人在峰会期间表现谨慎而热切,表示将继续展开阿斯塔纳进程会谈,共同致力于推动叙利亚局势正常化。

  

第四,俄罗斯对西方、非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拉打分明,(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爱思想关键词小程序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m.aisixiang.com)
本文链接:http://m.aisixiang.com/data/140415.html
文章来源:《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23年第1期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