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勇:从田野政治学看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构
自主的知识体系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概念构成的系统。田野政治学基于田野调查生产出一系列概念。但由于田野经验的局限性,使得概念之间缺乏相互关联,只是一些“概念孤儿”。这些“概念孤儿”虽然具有独立性,但因为缺乏相应的概念支撑,十分脆弱,难以应对世界知识市场的竞争。体系化理论生产问题提了出来。
一是强化基础理论研究,进行理论整合。社会科学面对大量社会政治现象及其相应的话语,人们受限于具体问题,经常使用日常话语,但缺乏相应的基础研究,难以回答问题的根源。如人们经常使用“底层”“基层”的话语,对于这类话语的涵义缺乏深入的分析,也难以回答为什么一度作为热词的“底层”很快消失了。田野政治学以基层治理为主要研究对象,近年来致力于相应的基础理论研究,从单一制的国家结构的角度界定基层,将基层定位于国家与社会的结合部位 。18通过国家结构这一政治学的基础理论,将田野政治学创建的一系列概念整合为一体,如“乡政村治”“代理人与当家人”“国家化与农民性”“家户制与国家”等。
二是以问题为导向和线索建构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是由不同的研究主体共同努力形成的。田野政治学是具有共同方法和路径的政治学人共同体。这一共同体由不同的学者所组成。如何将不同学者的研究联结起来,形成自成一体的知识体系,需要寻找联结纽带。田野政治学试图建立起问题联结,即通过基层问题及其回答基本问题的经典议题,将相关的研究联结起来,形成体系化的理论。田野政治学从单一制国家结构出发界定什么是基层、基层社会及其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基层治理特有的两大基本问题,一是国家上层与基层的关系,二是基层社会的活力与秩序的关系。前人对基本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经典性议题,如费孝通先生的“双轨政治”“无为政治”等。随着现代化建设,这些经典性议题需要给予进一步的回答,并在回答过程中形成体系化的理论。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63页。
②徐勇:《田野政治学的构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89—290页。
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42页。
⑤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⑥任路:《国家化、地方性与村民自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版。
⑦马华:《村治实验: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样态及逻辑》,载《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
⑧徐勇:《中国家户制传统与农村发展道路——以俄国、印度的村社传统为比较》,载《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8期。
⑨陈军亚:《韧性小农:历史延续与现代转换——中国小农户的生命力及自主责任机制》,载《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12期。
⑩徐勇:《东方自由主义传统的发掘——兼论西方话语中的“东方专制主义”》,载《学术月刊》2012年第4期。
11徐勇:《祖赋人权:源于血缘理性的本体建构原则》,载《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
12徐勇:《现代国家建构中的非均衡性和自主性分析》,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13陈军亚:《国家化:基于中国国家实践的理论和方法》,载《南国学术》(澳门)2021年第4期。
14田先红:《国家化、地方性与基层治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
15第四期、第五期政治概念研究工作坊,2022年,武汉、南京。
16黄振华:《国家治理的家户逻辑:基于田野政治学的分析进路》,载《学术月刊》2021年第7期。
17陈军亚:《超越内卷:“板结社会”与国家渗透》,载《社会科学》2022年第4期。
18徐勇:《将基层带入国家:单一制、基层社会与国家建设》,载《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2022年第2期。
【作者简介】 徐勇: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Xu Yong, Faculty of Political Science,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爱思想关键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