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文章阅读 登录

欧阳哲生:岳麓书缘——我与岳麓书社交往的一段经历

更新时间:2023-01-15 01:06:03
作者: 欧阳哲生 (进入专栏)  

  

   我与湖南出版界结交颇多、关系深厚,在这当中,岳麓书社可算是打交道时间最长、接触最多的出版社。岳麓书社从建社起,我就成为它的热心读者,因为自己的专业研究为中国近代史,岳麓书社出版的湘籍历史人物文献、《曾国藩全集》《走向世界丛书》《凤凰丛书》《旧籍新刊》《传统蒙学丛书》《周作人集》等,都是我喜爱并购买的书籍。购书有时是去新华书店,有时是直接找责任编辑,我印象中岳麓书社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出书品种与湖南其他出版社相比并不多,但都很精。在我的藏书中,至今还保存着一份《岳麓书社书目1982—1996》,里面有不少记号,当年我按此书目索骥,添置了许多岳麓版书籍。岳麓书社以整理、出版古籍文献为主,相对比较冷门,但当时出版界的一个朋友跟我说,如果要看书,还是岳麓书社出的书比较有价值。这是真心话,也是行内的评价。据我所知,在中国地方古籍出版社中,岳麓书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表现颇为突出,这得归功于岳麓书社专业、精明、敬业的编辑队伍。

   岳麓书社的编辑中,我与丁双平、鄢琨接触最早。最初大概是为索书、购书找他们,后来则是为了策划选题与他们接洽。1993年5月底我离湘赴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初到京城,我手头并不宽裕,不知何故,与双平兄谈起想编辑一本通俗性的普及读物——《胡适妙语》,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我拿出了在海外获“胡适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征文”首奖的报道和我的博士论文《胡适思想研究》给他看,他欣然应允,这就是我们合作的开始。1994年冬,我赴台湾访问,利用此机会,经友人介绍,拜访了知名作家李敖、柏杨,取得他们对编辑《李敖狂语》《柏杨奇语》的授权认可。这三种书推出后,反响不错,鄢琨、双平兄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发展的出版生长点。于是乎我们有了编辑一套“文人妙语系列”丛书的构想。鄢琨、双平来京出差,我给他们介绍了一批作者,如朱成甲、闻黎明、张跃铭、罗检秋等,大家一拍即合。以后又找到几位中国现代文学专业毕业的博士罗成琰、旷新年、范智红、孔庆东、刘为民等,与他们说起丛书的旨趣、体例,他们也表现出了同样的兴趣。这套书所约编者都是行家里手,做起来比较顺手,加上出版速度较快、稿费差强人意,大家对合作比较满意。当时收入微薄,这也算是“以学养学”的一种方式。记得我带鄢琨、双平上门去朱成甲先生家约稿时,朱先生热情接待了我们三人,亲自下厨为我们做了一顿美味可口的晚餐,大家相谈甚欢,多年后都不忘这次聚餐。《文人妙语系列》共出17种:《胡适妙语》(欧阳哲生编,1995年)、《郭沫若睿语》(朱成甲编,1995年)、《老舍趣语》(京一、抒瑧编,1995年)、《林语堂隽语》(张跃铭编,1995年)、《李敖狂语》(欧阳哲生编,1995年)、《柏杨奇语》(欧阳哲生编,1995年)、《鲁迅箴语》(李德文编,1996年)、《闻一多萃语》(闻黎明编,1996年)、《朱自清絮语》(罗成琰编,1999年)、《郁达夫独语》(旷新年编,1999年)、《茅盾智语》(李标晶编,1999年)、《徐志摩恋语》(欧阳哲生、杨新民编,1999年)、《梁启超心语》(罗检秋编,1999年)、《张爱玲绮语》(范智红编,1999年)、《金庸侠语》(孔庆东、王伟华编,2000年)、《张大千画语》(欧阳哲生编,2000年)、《丁玲情语》(马会芹编,2001年)。这套丛书根据各书原作者的写作特色,各取一字表现其风格或性情。当我告诉李敖,他的这本题名《李敖狂语》时,他会意地笑了。各书的编者均为京城的文史学者,有的还是当时在读的青年博士生。过去出版单个作家的作品语萃虽已有之,像这样成规模地推出十多种文人妙语系列却还是鲜见,故这套书畅销一时。这是我与岳麓书社合作编辑的第一套书。

   我与岳麓书社合作的第二套书是编辑《中国近代期刊影印丛刊》,共出4种:《努力周报》(1册)、《现代评论》(8册)、《独立评论》(10册)、《观察》(6册),1999年9、10月出版。编辑这套丛刊的原意是为了满足自己和所带研究生研究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的文献需要,为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提供资料。我策划的这个选题,得到了鄢琨兄和有文化追求的书商卢光明兄的支持,大家在评估了印制成本、学界需求和市场反响后,决定出版这套丛刊。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动作。没想到丛刊影印出来以后,市场反响不错,学界需求者众多,国内海外读者来信要求购买者不断。北京师范大学好几位中国现代史专业博士生迅即以《观察》《独立评论》《现代评论》作为毕业论文选题。这套丛刊销售势头旺盛,可能是继《新青年》《少年中国》《新月》等刊影印出版后,又一批引人注目的民国期刊。我为这套丛刊的销售专门撰写了内容简介,作为广告宣传,现抄录于此:

   《中国近代期刊影印丛刊》内容简介

   本影印丛刊是中国近代期刊影印丛刊第一辑前四种,学术价值高,印量少,是各图书馆资料室难得的第一手资料。本丛刊第一辑前四种现已出版,出版形式:全文原大影印。本次影印是这四种刊物1949年后第一次影印,可单种定购。

   1.《观察》 时事政治性周刊。1946年9月1日创刊于上海,1948年12月24日南京国民政府以“攻击政府,讥评国军”,违反“动员戡乱政策”罪名,被勒令永久停刊,时出至五卷十八期。1949年11月1日复刊,改为半月刊,并迁至北京出版,出六卷一期。1950年5月16日终刊,出至六卷十八期。十六开本。该刊由伍启元等发起,储安平主编,观察社出版发行。撰稿人有傅斯年、任鸿隽、张东荪、潘光旦、冯友兰、梁漱溟、钱端升、傅雷、王芸生、马寅初、吴晗、费孝通、钱钟书等。该刊设有专论、外论选评、特稿连载、科学丛谈、观察通信、读者投书、文艺等栏目。该刊发刊词称“大体上代表着一般自由思想知识分子”,“背后另无组织”,“独立的客观的超党派的”民营报刊立场,以“民主、自由、进步、理性”为宗旨,对当时的政局、战局、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进行广泛的评论。既发表批评国民政府的言论,也刊载批评共产党的文章;登载九三学社的重要宣言、广告等,秉持所谓公正、中立、客观立场。该刊在国统区的知识分子中有着广大的读者群。每期发行量初为一万份,第四卷达五万份,并曾发行华北航空版和台湾航空版,是四十年代后期最有影响的期刊。

   16开本  180印张  精装  分装6册  内芯用纸60克精白双胶纸  封面用纸:荷兰工业纸板  英国书皮纸  定价:450元  1999年9月中旬出版

   2.《努力周报》 政治与文艺综合性刊物。1922年5月7日创刊于北京,1923年10月31日终刊,共出版75期,另有增刊《读书杂志》18期。四开四版。胡适主编(1922年底至1923年初胡适生病期间由高一涵等代编),主要作者有丁文江、陶孟和、高一涵、朱希祖、徐志摩、陈衡哲等。努力周报社出版发行。《努力周报》的内容侧重于国内政治和文学艺术两方面。政治方面,在“这一周”、“记载”、“调查”等栏里主要报导北洋军阀政府的施政状态、军事、财政状况和地方政局的变动,外国列强对华政策和胡适等人的政论时评等。在文艺方面,发表了胡思永、徐志摩、陈衡哲等人的新诗和陈衡哲、冯文炳、叶圣陶等人的小说。《努力周报》当时引人注目或产生重大影响的有以“我们的政治主张”为题的讨论、制宪问题的讨论、玄学与科学的讨论和胡适的中国古典小说考证等。

   8开本  48.75印张  精装  1册  内芯用纸60克精白双胶纸  封面用纸:荷兰工业纸板  英国书皮纸  定价:150元  1999年9月中旬出版

   3.《现代评论》 周刊综合性刊物。1924年12月13日创刊于北京,1928年12月29日终刊,共出版9卷,209期,又增刊3期。第1至138期由北京大学出版部印刷,此后各期由上海印刷。十六开本。该刊是一部分曾经留学欧美的著名学者、作家创办的同人刊物,署“现代评论社”编,实际由陈源、徐志摩等编辑,现代评论社出版发行,主要撰稿人有胡适、王世杰、高一涵、陈源、徐志摩、唐有壬等。《现代评论》主要刊登政论时评、文学作品和文艺评论。其中“时事短评”栏广泛述评国际局势和中国现实政治、军事、经济状况。文学作品则以“新月”派作家早期作品占突出地位,短篇小说有郁达夫、凌叔华、冯文炳、王向辰、沈从文、汪敬熙、张资平、杨振声、胡也频、刘大杰等人的作品,新诗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王独清、刘梦苇、饶孟侃等人的作品,还刊有少量剧本。该刊在二十年代的知识分子中有很大影响。

   16开本  336印张  精装  分装8册  内芯用纸60克精白双胶  纸封面用纸:荷兰工业纸板  英国书皮纸  定价:800元  1999年10月出版

   4.《独立评论》 政论时评周刊。1932年5月22日创刊于北平,1937年7月停刊,共出版244期。十六开本。胡适等人主编。主要撰稿人多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的著名教授、学者,如丁文江、翁文灏、傅斯年、蒋廷黻、任鸿隽、周炳琳、陈衡哲等。该刊以登载政论文章为主,同时也刊载一些游记、杂文、书评。另设有“问题讨论”一栏,经常开展有关政治、教育、妇女、文化问题的讨论,其中“民主与独裁”的论争、高等教育现状与改革的讨论、中西文化的论争、对日政策的讨论在当时有很大反响,是三十年代最有影响的刊物之一。

   16开本  326印张  精装  分装10册  内芯用纸60克精白双胶纸  封面用纸:荷兰工业纸板  英国书皮纸  定价:840元  1999年10月出版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八日

   现在影印近代期刊在国内出版界已颇为盛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上海书店、上海古籍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后来居上,出版了多套大型报刊丛刊,有的甚至影印成套的外文期刊。每当我看到这些影印报刊时,都会想起自己操持的这套岳麓版《中国近代期刊影印丛刊》,因为我们这套丛刊,不说是先行之作,确实也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以后大家不再因影印报刊工程量大而畏惧上这类项目了。

   我与岳麓书社合作的第三套丛书是《海外名家名作丛书》,共出14种:周策纵著《五四运动史》(1999)、唐德刚著《晚清七十年》(1999)、李欧梵著《铁屋中的呐喊》(1999)、蒋梦麟著《西潮新潮》(2000)、汪荣祖著《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咸同光时代》(2000)、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2001)、王尔敏著《明清时代庶民文化生活》(2002)、张朋园著《湖南现代化的早期进展(1860—1916)》(2002)、蒋廷黻著《蒋廷黻回忆录》(2003)、许冠三著《新史学九十年》(2003)、张玉法著《民国初年的政党》(2004)、陈焕章著《孔门理财学》(英文版上、下册,2005)、周佳荣著《近代日人在华报业活动》(2012)、陈三井著《华工与欧战》(2013)。这里除了蒋梦麟著《西潮新潮》、蒋廷黻著《蒋廷黻回忆录》、许冠三著《新史学九十年》、陈焕章著《孔门理财学》四种系与出版社联系或版权已进入公版领域外,其他10种均为我在海外访学时,与作者当面接洽或书信联系,与他们签订了授权合同。因为我自己的专业为中国近现代史,所选书目也都在此范围内。这套丛书选目均由我提出,经出版社认定后,即与作者签订合同。

《五四运动史》是《海外名家名作》第一种,作者周策纵先生是湖南祁阳人,操一口浓重的乡音。此书原在香港明报出版过上册,由周先生的几位学生陈永明等翻译了前七章,(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爱思想关键词小程序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m.aisixiang.com)
本文链接:http://m.aisixiang.com/data/140048.html
文章来源:《中国出版史研究》2022年第4期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