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磊:如何写开题报告
前面我们讲了如何选题,接下来,我们就来讲一下如何根据选题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是很多研究的第一步。开题其实就是项目选题的落实与研究项目的开始。经过选题的策划,你已经明确了研究目标,知道需要研究的对象是什么,这时候,你得有一个研究计划,开题报告就是你的研究计划。很多人申请去国外读博士学位,或者研究生开始论文写作,或者项目研究,都需要开题。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研究,一般源于一个好的开题。选题价值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个要素。学生写作论文的很多痛苦来源于开题时选择了一个错误的研究题目,没有找到有价值的研究题目。在谈论如何写开题报告之前,我先讲一下开题报告的精髓。
一、开题报告就是一份投资规划书
很多人对于开题报告不是很了解,尤其是第一次开题的研究生,往往将开题报告想象得非常神秘、晦涩。其实,你只要将开题报告理解为一份投资规划书即可。
开题,说白了,就是你要获取开题专家对你的选题及其研究计划的认可。这很像是一个刚刚做出来一点眉目的小公司,向众多风险投资者进行融资。所以,你把开题的老师理解为风险投资者即可。你想让风投掏钱埋单,那就得首先说服他们,不然人家为什么把钱给你融资,而不是给其他人呢?
要想人家给你投资,你就得向他们说明三个问题:第一,你的项目是值得投资的,也就是说,你的项目是有价值的。第二,你的项目相比于其他的项目有何独创性价值?如果你的项目人家都已经做好了,比如你做一个和微信类似的项目,尽管这个项目很有价值,但是人家肯定不会投钱给你,是吧?你得说明你的研究与其他项目有何不同,也就是说,你的项目是具有独创性的,只有这样,人家才愿意投资。第三,你得进一步说明,你有办法把这个项目做出来,也就是可行性问题,不然,尽管你的很多项目都有独创性,可是没有现实操作性,人家也不会投资给你,毕竟说到底,你得有盈利手段,这样,你的项目才是值得投资的。
同样,研究开题是一个研究规划,研究不能无目的地开展,尤其是一些项目的开题,项目立项必须能够确保,你的这个研究不是在做无用功,而是一个值得做、能够做的研究。因此,你的开题报告也要向开题专家回答这三个问题。
什么叫开题报告?为什么要开题呢?开题的对象往往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开题的目标就是向这个领域的专家进行论证:你的研究是值得做的,你的研究非常有独创价值,你的研究具有可行性。
二、开题报告的三个要素
开题报告看起来似乎非常复杂,但是说白了,也就三个要素。中山大学博士论文的开题表格分为三个部分,详见表2。
表2 中山大学博士论文的开题表格
其实,这三个部分也就是上文所说的三个问题的具体呈现。归纳起来,这三点就是选题介绍、研究现状和研究设计。其实,这是所有科学研究的开题报告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
第一,选题介绍。其实就是要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你的这个题目值得做?当然在这其中,你得介绍你的选题是怎么来的,你是怎么想的。但是,归根到底,你得说服开题专家———一般是行业权威或者专业老师———为什么你的论文值得做。尤其是学位论文,你要投入几年的时间来完成这篇论文,那么,你得说明研究这个选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给我一个你准备做它的理由。”
第二,研究现状。尽管你的研究非常有进行的必要,但是,你必须进一步指出这个研究是具有独创性的,也就是说,你的研究具有边际贡献,是其他人的研究尚未涉及的部分,不然,“前人之述备矣”,你又何必多此一举呢?所以,介绍研究现状就是要进行文献回顾,然后,将目前研究的进展告知你的开题专家,告诉他们这些研究在哪些方面是存在不足的、需要进一步推进的,这就是文献回顾的价值。当然,你不可能开辟一个完全新颖的选题,而必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这样,你更得说明前人的研究进度,以便明确你自己的研究可能推进到哪里。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你也就确立了自己的研究目标。
第三,研究设计。就像上述所讲的那样,在确定你的研究值得做的同时,你必须说服开题专家:你的研究能够做出来,就像你说服风险投资者你的项目能够盈利是一样的。说到底,你得将你的研究计划落实,这个落实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细致的工作,你必须掌控全局,同时又能够明察秋毫。因此,你就要既有高度又有细度地进行研究设计。研究设计也就是研究计划的具体落实,它包括研究方法、研究进度、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研究框架等,甚至包括将来论文的章节目录。
三、选题价值
在开题报告的第一部分,研究者必须交代这项研究的学理价值何在。要知道,学位论文动辄几年,你花费几年的时间去研究一个没有价值的题目,那是绝对说不过去的。选题其实要多花些时间,你得充分想明白,这个研究是否值得做。如果你对于这个研究长期抱有兴趣,有比较深厚的思考和积累,那么,这个研究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驾轻就熟。反过来,如果你只是觉得这个题目好,至于到底怎么个好法,你其实并不清楚,那么,这个研究做起来肯定大费周章,甚至会做出不知所云的文章。
在选择了题目之后,你必须说服开题专家:为什么你的研究非做不可?这就是所谓研究的必要性。令研究者兴趣盎然的选题,必须也能够关照到第三者,获得更宽泛意义上的学术读者的认可。尽管开题专家只是一部分学术读者,但是他们是否认可是一个重要的判断指标。这就是研究的客观性,即研究不仅要获得自己的兴趣,同时要获得他者的认可。研究必须是一个“公认的”好研究,因为你的研究不是做给自己玩的,而是为了增进学术知识。既然如此,你就得听听大家是怎么看的,不然,学术研究就变成独角戏了。
所以,在这一部分,首先就要交代选题的价值,具体包括:选题的来源是什么,它有什么背景,它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都是什么,等等。也就是说,为什么要研究它?研究它有何价值?为此,需要把研究背景、研究根据提出来。
当然,研究者也要将自己的课题与自己的个体经验结合到一起。实际上,任何研究都是人做出来的,怎么可能有脱离抽象的经验而存在的研究呢?所以,研究者不要刻意追求高大上的选题,而要选择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在自己的生命中烙下痕迹的研究题目。
四、研究现状
做研究不是独角戏。这不是说你得出一项结论,就一定会获得学术界的认可。就像你今天重新发明一遍微积分,没有丝毫学术价值,因为这项研究早就已经存在,除非你在此基础上,做出新的独创性贡献。知识体系是一幢大厦,每个人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添砖加瓦,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卖东西讲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做研究也是如此,它要追求自己的研究与其他研究相比的独创性。这个独创性的前提是你了解并充分理解相关的研究现状。在选题的过程中,首要的是静下心来,多查资料、多看书,把以往的研究都仔细读懂。
很多人做文献回顾,往往就是把这些文章的题目串一串,而没有认真读这些文章,但实际上,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因为你不读这些文章,第一,你就不知道这些文章的内在理论,你在写文章的时候就会“不知深浅”,会犯常识性错误;第二,你会重复其他人的研究;第三,你根本没有办法抓住哪些是重要的创新之处,哪些是不重要的东西。只有做好文献回顾,你才能知道,哪些东西是前人讲过的,哪些研究是没有人讲过的,值得认真去做的。
很多人喜欢将文献回顾的重任交付导师,但是要知道,导师很可能也不熟悉相关文献,如果不熟悉文献,导师再牛,也不可能代替你亲力亲为。所以,这些文献回顾的功夫还是要研究者自己做。
有些开题者觉得某些概念(比如嵌入性概念之类的)特别好玩,经常是一知半解时就把这些概念套用到自己的题目上。这些题目虽然显得“很专业”,但是这种套用概念的研究往往会方枘圆凿,最终将研究做得七拼八凑。
研究现状是很多开题报告里特别强调的东西,不过这个研究现状实际上并不是说你只要了解当前研究该领域的情况就可以了,而是说,任何研究问题都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如果你不把握该领域的研究历史,你就难以理解当前正在研究的问题,当然也就无法据此把握当前研究的发展趋势,如果没有对这个研究问题的整体趋势的把握,那么,你可能就无法判断出这个问题是否具有前沿性。说白了,文献回顾或者介绍研究现状就是把这个问题的“来龙和去脉”搞清楚,只有如此,你才能更加充分、合理和科学地掌握整个问题。文献回顾也要梳理相关研究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很多开题者只是简单列举了既有研究的观点,然后把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简单一提。实际上,这种做法是很初级的。你得摊开这些文献,将这些文献中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的理路都摆弄清楚。只有这样,你才能以此为基础,提出你自己的研究问题,确立你自己的研究方法。
概括地说,通过对诸多文献的梳理,你必须澄清研究问题,提出研究方法的角度,确立新观点、新方法或新材料等创新之处的生长点。这些角落都踩结实了,实际上,你也就相当于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现状包括如下内容:目前国内外研究这一领域的情况如何,研究者是谁,研究的深度、广度和已经取得的成果是什么,进一步有待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特色和突破点是什么。
文献回顾其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献回顾的最后肯定是落脚在自己的研究上的,讲别人的研究并不纯粹是为了讲别人的研究,而是为了抛出自己的研究,因此,别人的研究与自己的研究一定会形成一种边际互补的关系。
五、研究设计
在确立了研究价值和边际贡献之后,你还需要落实你的研究计划。也就是说,你的研究计划不能空对空,必须有可具操作性的行动方案,这些都直接对应着你的研究行动。这就像你把自己的融资方案说出来之后,还必须有一个可以落地、盈利的实操方案,不然风险投资者肯定认为你是在给他们“画饼”。
研究的具体设计一般要将你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基本思路、研究进度、研究可行性、问题的难点和重点、预期的成果形式、参考文献写出来。表3是一个实证研究的研究设计表格,可供参考。


爱思想关键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