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文章阅读 登录

刘伟: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

更新时间:2023-01-11 00:43:34
作者: 刘伟 (进入专栏)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第一,未来五年是党的中心任务的历史性转变期,党的中心任务转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紧紧抓住开局起步的关键期,认识并遵循“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未来五年是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深刻变革期,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党的中心任务的历史性转变、国际力量对比的调整,我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必须合理应对。第三,未来五年是实现2035年总体目标的关键期,对达成“十四五”规划目标、确立“十五五”规划目标、实现2035年中国式现代化第一步总体目标至关重要,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第四,未来五年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要通过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一系列战略举措,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第五,未来五年是国民经济承受各种超预期因素叠加风险和空前严峻下行压力的冲击期,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和2035年总体目标,必须化解不断增大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以及不断加剧的潜在风险。要完成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系统观念,稳中求进,科学而有效地推动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十四五”;经济下行压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稳中求进

   引用格式:刘伟.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J].中国流通经济,2022(12):3-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是党的中心任务的历史性转变期,是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深刻变革期,是实现2035年总体目标的关键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是国民经济承受各种超预期因素叠加风险和空前严峻下行压力的冲击期。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特别是经济发展方面的目标任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未来五年是党的中心任务的历史性转变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初心使命,在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就被作为基本纲领写入了党章。早在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把实现工业化、农业近(现)代化作为党的重要奋斗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更是多次强调要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并从现在起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党的中心任务。在党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进程中,推动现代化并以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是党的奋斗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党的主要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完成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党的主要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和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完成了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党的主要历史任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障和快速发展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成熟稳定的制度基础和更雄厚优越的物质条件,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党的中心任务也随之发生了历史性演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五个方面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从九个方面凝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从五个方面阐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和战略安排。深入论述了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系统部署了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可以说,党的二十大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纲领。

   那么,如何认识未来五年的关键意义,如何认识未来五年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认识未来五年需要践行并达成的目标任务,怎样才能切实把握好未来五年中国式现代化开局起步这一关键时期,特别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而言,未来五年具有怎样的意义和特殊性?对这些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加以探索,需要从长期发展实践中总结规律。党的二十大报告从领导核心、前进道路、精神风貌、发展理念、重要保障五个方面总结概括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坚持的五条“必由之路”。这既是我们从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性认识,也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客观要求。对经济发展而言,极其重要的就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走好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把握好开局起步的关键五年具有极为重要和特殊的时代意义。

   二、未来五年是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深刻变革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牢牢把握机遇,勇敢面对挑战,推动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在20世纪的后20年,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我国抓住国际国内各方面深刻变化所形成的历史机遇,超额实现GDP总量翻两番目标,进入初步小康阶段。在21世纪的前20年,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人均GDP翻两番目标,面建成小康社会,达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该目标已如期实现。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后,我国是否仍然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是一个需要作出明确判断的重大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未来五年恰是我们认识、适应进而把握战略机遇的关键五年。

   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在为我国经济的动能变革、结构变革、质量变革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形成更为严峻的竞争态势和发展的不确定性。科技创新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不确定性,未来五年是我国技术进步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式已经从以往低水平发展阶段的“模仿”逐步转变为现阶段的“创新”,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指出的,我国已经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未来五年我国能否高效实现创新转型,切实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对2035年我国能否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后,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演变和党的中心任务的历史性转变,随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日益接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更加尖锐复杂。未来五年,我国将面临一系列前所未遇的新的发展性难题,特别是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其中比较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是,未来五年我国要跨越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只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方能稳健进入高收入发展阶段。为实现“稳健”跨越,考虑到经济全球性波动以及汇率变化等因素,实际水平一般需要高出起点线20%~30%,如此才能为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经济发展基础。

   三是未来五年是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大国博弈不断加剧、国际关系复杂变化的时期。一方面,从全球化进程看,在全球化中地位的提升为我国发展创造了更多新的战略机遇;从世界经济结构看,亚太地区与发展中国家重要性的提升为我国发展带来了更多战略合作空间;从国际权力格局看,美国霸权的日渐衰退在客观上约束了其对我国发展构成的外部战略压力;从全球治理体系看,发展议题与发展中国家诉求被纳入世界主流治理逻辑,增加了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战略话语权;从科技产业发展潮流看,新技术革命在带来不确定性的同时,也为我国动能转换、弯道超车带来新的战略重构机遇。另一方面,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分析的:“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习近平同志指出:“过去我们是顺势而上,机遇比较好把握;现在要顶风而上,把握机遇的难度就不一样了。过去大环境相对平稳,风险挑战比较容易看清楚;现在世界形势动荡复杂,地缘政治挑战风高浪急,暗礁和潜流又多,对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过去我们发展水平低,同别人的互补性就多一些;现在我们发展水平提高了,同别人的竞争性就多起来了。”

   三、未来五年是实现2035年总体目标的关键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环境、国家安全等多个方面。未来五年,我国将完成“十四五”规划,确定和开启“十五五”规划。“十四五”规划规划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达成和“十五五”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确定,对实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具有开局起步的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和进程的角度,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其中,经济方面的目标任务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重大进展。”也就是说,要为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打下经济增长基础,实现迈向高收入发展阶段所需的经济成长,为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奠定科技自强自主基础,为2035年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四化”创造阶段性发展条件。体制机制方面的目标任务是:“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也就是说,要为2035年建成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现代经济体制作出实质性贡献。民生方面的目标任务是:“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也就是说,要与2035年应达到的民生目标保持一致。

   显然,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是与2035年总体目标特别是其中的经济发展目标相互衔接的,也是极其艰巨的。为如期完成未来五年的目标任务,必须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把握好五个方面的重大原则。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要遵循的客观规律,应对空前复杂风险挑战、集聚强大力量所要把握的重要原则。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本方略。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的,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源泉。四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不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和活力。五是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状态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四、未来五年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

(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爱思想关键词小程序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m.aisixiang.com)
本文链接:http://m.aisixiang.com/data/139933.html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