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文章阅读 登录

任贵祥:江泽民侨务思想述评

更新时间:2022-12-04 10:24:56
作者: 任贵祥  

  

   江泽民的侨务思想主要来自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江泽民成为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以来有关党和国家侨务工作和侨务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继邓小平侨务思想之后,党的侨务思想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

   一、从历史和现实的高度阐释侨务工作的重要性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集体领导下,针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规律,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就,侨务工作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侨务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侨务工作不但重要,而且大有可为。它与我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关系密切。因此,同邓小平一样,江泽民十分重视做好侨务工作,把它摆在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位置上。他曾多次参加有关侨务会议,多次接见海外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和侨务工作者,多次与出访的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交流、座谈,对涉及侨务问题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

   江泽民多次从中共历史和改革开放现实的角度阐明党和国家对侨务工作的重视。他说:“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华侨和归侨、侨眷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早在延安时代,党中央就成立了以朱德同志为书记的中共中央海外工作委员会,领导和开展侨务工作。……建国以来,周恩来同志亲自过问和处理了大量侨务工作,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寥寥数语,表达了民主革命时期及建国初期党对侨务工作的重视。接着,江泽民又着重阐明了新时期侨务工作的重要性及党和政府对侨务工作的重视,他说:“侨务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向前推进,中国需要更加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加了解中国。广大侨胞遍布世界五大洲,他们对于帮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树立社会主义中国的形象,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应当说,在新的历史时期,侨务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1] 江泽民既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阐明了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侨务工作,又从中国与国际关系及华侨华人作为沟通中国和世界桥梁的大视角强调新时期“侨务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不但如此,江泽民还从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角度,突出强调海外华侨华人“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指出:“在90年代,我国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新时期,做好侨务工作,对于加快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增进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促进和平统一祖国,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他强调,侨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我们要坚持贯彻有关方针政策,不断提高侨务工作的水平”。[1](pp.2、3)这是从华侨华人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及新时期怎样做好侨务工作两个方面辩证地阐述了侨务问题。

   在阐述侨务问题时,江泽民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的侨务思想。首先,江泽民对于邓小平的“海外关系论”在拨乱反正中的作用予以充分肯定。他说:十年“文革”动乱中,海外关系成了归侨和侨眷的一种罪名,严重地挫伤了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爱国热情。针对林彪、“四人帮”这种倒行逆施,邓小平在1977年指出,林彪、“四人帮”说什么“海外关系”复杂、不可信任,这种说法是反动的,这种错误政策一定要纠正过来。海外关系是个好东西,可以打开各方面的关系。江泽民评价说:“这就对侨务工作进行了拨乱反正,给侨务工作赋予了新的意义,也为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在祖国现代化事业中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新的用武之地。” [1](p.4) 其次,进一步强调并阐发了邓小平“机遇论”的思想。江泽民指出:“小平同志把发挥华侨、华人的作用,作为我们国家一个独特机遇,并且把它同我国大发展的机遇,紧密联系起来,这对于全党同志在新形势下,加深对侨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具有极其重要、深远的意义。”他重申: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加强同华侨、华人的经贸合作和科技交流,并借助他们吸引更多的外商来华投资和开展多领域的合作交流,增进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1](pp.16~17)为此,“我们在形势和机遇问题上,应当有这样的态度:要有时代的紧迫感,抓住机遇;要有历史的责任感,珍惜机遇;要有科学态度,用好机遇。” [1](p.17)江泽民在重申邓小平“机遇论”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作了进一步的深化。他还重申了邓小平其他侨务思想。如结合邓小平的海外留学人员“要做贡献,还是回国好”的主张,江泽民重申继续坚持贯彻“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把有关留学工作做得更好;重申了邓小平的华侨华人专家是“活的宝贝”,我国经济建设需要一大批这样的人才;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是我国对外开放、发展经贸合作和科技交流的推动者,他们是外资来华投资的带动者和桥梁等。

   与此同时,江泽民系统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侨务思想指导下我国侨务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他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侨务工作有许多重要的决定。各级侨务部门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以及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侨务工作担负着更加繁重和光荣的历史使命。” [1](p.5) 他要求“各级侨务部门要继续坚持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一系列侨务工作方针和政策,努力保护华侨和归侨、侨眷的正当合法权益,广泛团结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增进同外籍华人的情谊,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发展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而努力”。[1](pp.4~5)

   江泽民上述有关侨务问题的一系列论述,从历史和现实的高度阐述了党和国家对侨务问题的重视,强调了要继续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邓小平的侨务思想,这无疑是对邓小平侨务思想的继承。江泽民曾经明确表示:“我们要坚持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的有关方针政策,不断提高侨务工作的水平。” [1](p.45) 江泽民对邓小平侨务思想的继承既有理论上的重申和阐发,又有实践上的贯彻运用和经验总结。更为重要的是,他在继承邓小平侨务思想的同时又有所发展。

   二、华侨华人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优势和资源

   在发展邓小平侨务思想方面,江泽民有一系列论述,其中最突出的是华侨华人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独特优势”和“宝贵资源”的思想,简称“优势论”和“资源论”。

   (一)洞察海外华商对中国大陆投资的发展变化

   江泽民是比较早地重视吸收侨资的。早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他在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时,就提出过吸收侨资的问题。1980年8月21日,江泽民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置经济特区和《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的说明中指出:“广东、福建两省毗邻香港、澳门和台湾,港澳台同胞和华侨很多,对外资、侨资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在两省的特定地区设置经济特区,有其独特的有利条件。”这是就闽粤两省设立经济特区的优势而言。接着,他又阐述了“对经济特区企业的优惠政策”,指出:“这些规定既考虑了我国的利益,又注意到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同胞、华侨投资者的利益,总的目的是更有效地吸收外来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所用,加快四化建设。” [2] 这些论述与邓小平早在1979年提出吸引侨资的思想基本上是一致的。江泽民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注意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侨务工作的实践经验,充分肯定海外同胞及国内归侨、侨眷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在一次归侨代表大会上,他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大归侨、侨眷活跃在各条战线,为祖国贡献聪明才智;海外侨胞或捐资赠物,兴办公益事业,或投资合作,促进经济繁荣,或穿针引线,致力于中外交流,或推动海峡两岸同胞的接触和交往,起了积极作用。” [1](p.10) 江泽民认为,我国吸收利用外资有诸多有利条件,其中“在世界许多地方,华侨、华人都很有成就,我看这也是我们的一个优势” [3] 。他进一步指出:“海外侨胞作为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促进祖国统一的积极力量,有着独特优势,在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 。这就是江泽民的“优势论”,即华侨华人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独特优势。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引用外资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江泽民审时度势,对此作了符合实际的论述。他说:“目前,我国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还比较薄弱,我们特别欢迎外商在这些领域扩大投资,进行长期合作。”他还说:“中国正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必然为外商来华投资提供日益完善的环境。我们始终欢迎和鼓励外国客商、港澳台同胞、海外华商前来投资。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外商在中国投资企业,是大有可为的,是双方互利的事业。” [1](p.20) 改善环境是引用外资的重要条件;“双方互利”是引用外资的动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是吸引外资的关键。这些是江泽民利用外资思想包括利用侨资的新论述。

   随着我国改革向纵深发展,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吸收外资的方式、领域更加多样化,如积极引导外资投向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兴办产品出口型项目等。1993年江泽民在接见国务院侨务工作会议部分代表时指示:“侨务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通过重点做好华人大企业家、专门人才和行业协会的工作,以及以侨引台、以侨引外、侨台结合、侨外结合的方式,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办几件大事的想法。”“就全国而言,如果能够在为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上海浦东开发、第三产业的发展及三峡工程海外筹资方面作出成效,我看就是很大的成绩。” [1](pp.6~7)这既是对侨务部门提出的新要求,也表明江泽民洞察并把握90年代引用侨资的变化和方向;既是对改进改革开放初期简单粗放地引用侨资作出的新部署,又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邓小平相关思想的升华。

   (二)强调华裔科学家是发展我国科技事业的宝贵资源

   江泽民高度赞扬海外华侨华人在科技领域里取得的成就,认为这是中华民族为世界科学文化发展作出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并把他们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及发展科技事业的重要人才资源。江泽民指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实现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都在人。”“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在这场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当中,我国有自己特有的优势,这就是,在海外有数十万的华侨、华人科技专家、教授、工程师和企业管理人才,其中包括一批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比如说杨振宁啦、李政道啦、丁肇中啦,这些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1](p.12) 可见,在引进智力发展科技方面,我们有海外华侨华人科技人才的独特优势。他进一步指出:“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广大华侨华人,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人才资源宝库,其中科技人才就有几十万,既有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也有成绩显著的中青年科技人才,他们在当今一些重要的高科技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我们一定要十分珍惜。” [1](pp.24~25)这即是江泽民的“资源论”思想。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推进,知识经济日益凸显,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产业分工正在加速调整和重组,科学技术、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化正成为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竞争的焦点则是科技与人才。谁能掌控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人才资源,谁就可能在竞争与合作中把握主动权并占据优势地位。因此,江泽民强调要“制定吸引人才的政策,鼓励留学人员和海外科技人才回国工作或以适当方式为祖国服务” [3](p.439) 。(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爱思想关键词小程序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m.aisixiang.com)
本文链接:http://m.aisixiang.com/data/138685.html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