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尧:语学与史学的会通
——三十而立,再证"长安论韵开皇六年说"
内容提要:1990年两岸音韵学者在相隔41年后于香港举行音韵学学术研讨会,隆重而热烈,血浓于水,此次“香江论韵”具有历史意义。笔者有幸与会,宣读《长安论韵开皇六年说》一文(现作本文附录刊布),与董作宾、罗常培、李荣、王显诸大家名家之说立异。2019年底笔者在家中故纸堆里发现当年会议复印的原手稿本,激发我再度研究的兴趣,始自2020年初,殚精竭虑,今方完稿,历时一年余。本文既重申三十年前之说,又是再证。不仅史料丰赡,论证加密,而且提出“齐一律”“以今例古法”“知世论人说”等新见。结语总叙研、撰此文的学术思想。
关 键 词:陆法言 《切韵序》 开皇六年 齐一律 知世论人说 以今例古法
一、经典《切韵》谜题“开皇初”
音韵学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三大分支学科之一,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陆法言撰作的《切韵》是中国音韵学的经典。“切韵系韵书”长期高居中国音韵学的主流地位,是汉语语音史、汉语音韵学史的重要研究对象。
《切韵》孕育于隋文帝开皇年间的一次文化精英的燕集。陆法言《切韵序》开篇云:“昔开皇初,有刘仪同臻、颜外史之推、卢武阳思道、魏著作彦渊、李常侍若、萧国子该、辛咨议德源、薛吏部道衡等八人,同诣法言门宿。夜永酒阑,论及音韵。”史称“长安论韵”。论韵诸公对当时各地区的语音及行世的若干韵书作了评点,结论“定”在求切正。这次论韵对于《切韵》的编著以至一千多年来的汉语音韵学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这篇《切韵序》开头的“开皇初”显然是一种模糊的表述,因是经典,陆法言不经意间的三字,遂成谜题,而且是具有高度吸引力的谜题,引得众多语言学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史家竞相奋力破解:此“开皇初”究竟是隋文帝开皇何年?
二、1957年李荣说与1984年王显说①
“长安论韵”是中国音韵学史上的至为重要的大事,这次论韵的学术成果孕育了中国音韵学的经典《切韵》。根据陆法言《切韵序》的记述,“长安论韵”的地点、人物都很明确②,但是论韵的具体时间近百年来学术界却意见纷纭。我于1990年撰《长安论韵开皇六年说》,当时引起我研究兴趣的主要有两说,拙文均提及,但是由于篇幅受限,未作较详的引录与阐释。而欠此背景资料则有碍读者对拙文的理解与评估,故在此略补叙。
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李荣(1957)《陆法言的〈切韵〉》,其第二节“《切韵序》略释”里讲道:“《切韵序》说‘昔开皇初’,刘臻等八人都到陆法言家里讨论音韵,我们不能确指开皇初是开皇哪一年,现在姑且假定为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又加了个注:“不过总在开皇五年九月以前。开皇五年九月,李若使于陈。开皇六年,卢思道死于长安。”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王显(1984:34-35)《〈切韵〉纲纪讨论制订的年份》,认为上述的“两说都不能成立”,“只能寻找别的途径来加以解决。从《切韵序》把刘臻等八人按照年龄大小,先后相次,有条不紊来看,自应认为,陆序对于刘臻等八人的称呼也有个统一的准则,不可能这个用最高的头衔,那个用最近的头衔,随随便便,信手拈来的。底下可以看到,他对八人的称呼,绝不用隋朝以前的官衔,就是一个严格的准则。虽然他们八人各自有着复杂的仕宦经历,有一连串的官衔;但在具体的年月里,其官衔则是固定的,不是可此可彼的。通过头衔的考察,如果发现开皇初的某一年,他们八人的头衔基本上都跟陆序的称呼相合,那就有理由认定《切韵》纲纪的讨论大概在这一年。”王显对刘臻等八人的头衔逐一做了考证后,认为在开皇九年四月间,他们的官衔跟陆法言《切韵序》中的称呼相合。最后,王显(1984:44)认为:“把《切韵》纲纪的论定定在开皇九年四月十七日前后,是考之史实而基本相合,揆之情理而最能圆通的。”
与李荣、王显的观点不同,我提出长安论韵开皇六年说。我曾将在1990年两岸音韵学者交流会上宣读的拙文复印件复制了一份寄呈王显先生乞正,他坚持己见,又撰《陆序“开皇初”为九年四月十七日前后说的补充》示我。1994年王先生仙逝后,我将他的手写遗稿复印件寄《古汉语研究》杂志社请求发表,《古汉语研究》刊于1997年第3期。
三、《切韵序》“开皇初”谜题破解之热
就我浅闻,《切韵序》公元601年“诞生”以来,似乎在1928年以前一直无人探究“开皇初”的具体年份问题,即使在考据学大盛的清代,即使以《切韵考》一书而名垂音韵学史的陈澧都未曾措意于此。③1928年《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第三集第二五、二六、二七期合刊发表了董作宾《切韵年表》、罗常培《切韵序校释》、丁山《陆法言传略》,开启了“开皇初”谜题的破解之旅。
近七十年来,出版的汉语音韵学的通论书和中国语言学史的著作、辞典很多,在述论陆法言的《切韵》时,必然要介绍《切韵序》和长安论韵,一般不触及“昔开皇初”的具体年份问题。但也有不少论著予以探究,正如王启涛(2005)《〈切韵·序〉之“隋开皇初”蠡测》所云:“其中的‘隋开皇初’究竟是何时?一直是语言学史和文化史中一个激烈争论的话题。”就本文笔者耳目所及,有10种说法,非谜题而何?下面胪陈诸说并作评议,但未见论证者则不置评。
卅年前拙作《长安论韵开皇六年说》开头就说,“元年说不予讨论”,显得很是突兀,实因“开皇元年说”系“姑且假定之言”,见上引李荣文。周祖谟(1966:441)《切韵的性质和它的音系基础》和《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切韵”条皆言“开皇初”为开皇元年,但均未见论证④。
主张“开皇二年说”的学者颇多:最早是董作宾(1977),其《切韵年表》:“开皇二年(公历五八二)”“刘臻、颜之推、卢思道、魏彦渊、李若、萧该、辛德源、薛道衡等八人燕集陆爽家论韵,议定后命法言即烛下握笔记其纲要。⑤罗常培(2008:44)《切韵序校释》赞成此说:“董彦堂云:‘昔开皇初,当指二年,据《卢思道传》,思道于开皇元年方为武阳太守,是岁解职归,三年卒于京师。是在法言家论韵当在解职以后、未卒之前也。’其说亦颇可信。”此后有吕朋林(1996)《(切韵〉议纲年份考辩》,最近有张雨(2018)《〈切韵〉成书缘起与长安论韵时间再探》,均有阐说。王启涛(2005)持“元年或二年”说,他以《颜氏家训》与《史记索隐》所载同一史事互证,及《旧唐书》与《册府元龟》所载同一事互证,结论为“‘隋开皇初’可能是隋开皇元年或开皇二年,不会是开皇三年或之后”。
读上述诸文,可见,“开皇二年说”的支柱有二:第一、开皇初年燕集论韵的十人中卢思道最早下世,因此燕集必在卢卒之前,这是最正常的逻辑推理。董作宾《切韵年谱》:“周静帝大象二年(公历五八○)卢思道为武阳太守时年四十九”,“(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历五八三)卢思道卒,年五十二”。《隋书·卢思道传》文末叙述卢思道两次“上奏”,一为大理不可除,二为殿庭非杖罚之所。此后的文字是:“是岁,卒于京师,时年五十二,上甚惜之。”“是岁”紧承两次上奏,似乎时间与之同一,因而可以据以确定卒年。可是《隋书》对这两次“上奏”的时间都未明确交代。而且两次“上奏”未必同一年份,于此,王显、吕朋林、祝尚书、张雨四位以及文学史家倪其心都做过考证,各抒己见。我认为祝尚书之言可从,⑥所以这关键的“是岁”绝不能认定是开皇三年。《隋书·卢思道传》的作者就这样给后人留下了一个“疑案”。董作宾定周静帝大象二年(580)卢思道49岁,自然将卢思道卒于52岁系于“开皇三年(583)”之下,他同时将诸人燕集论韵之事系于“开皇二年”。其实,细推物理,除非卢思道死于开皇三年正月初一则十人燕集才不可能发生在开皇三年。
“二年说”的第二根支柱是人们对“初”意义的直觉认知。张雨(2018)说:“若单从‘初’之字义来看,‘开皇初’当以开皇元年、二年、三年说最为可信。”张雨之文最终将燕集论韵定在开皇二年,而且因陆法言序中有“夜永”二字,考虑到天气问题,遂进一步定在二年初。
既然长安论韵被定在开皇二年,那么史传上好些有关人物在开皇头几年的行踪就只能被压缩在元年和二年的时间之内。如此,就不能不面临许多难以解释的困难。
二年说的信从者最多,影响最大,当与董作宾的高知名度不无关系。赵少咸(2010:36)《广韵疏证》:“据《隋书·卢思道传》推算,开皇初为开皇二年。”洪诚(2000:135)选注《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有人据《隋书·卢思道传》考证开皇初是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濮之珍(2017:20)《中国语言学史》:“据《隋书·卢思道传》考证,开皇初当是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另,历史学家缪钺(2017:378)《颜之推年谱》在“开皇二年”下云:“‘开皇初’未言何年,姑系于此。”
但是这两根支柱都成问题。开皇元年、二年、三年固然可以称作“开皇初”,而其后的开皇六年就不可以称作“开皇初”吗?可以!这次,即2020年我再读《隋书》,大有收获,现在我可以拿出铁证来。又,困扰“开皇初”谜题破解的关键之一是卢思道的卒年,可以说,不是董作宾、张雨诸位所认作的开皇三年,而应是开皇六年。下均有详论。
长安论韵“开皇三年说”见于黄典诚(1994:2)《切韵综合研究》、祝尚书(2001:237)《卢思道集校注》,“开皇四年说”见于何九盈(2013:232/234)《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第四版),“开皇五年说”亦见于黄典诚(1994:2)《切韵综合研究》,皆欠证明。文学史家曹道衡认为“开皇初”“有可能指三年至四年间事”,因为他认可卢思道卒于开皇六年。
“五年九月以前说”见于李荣《陆法言的〈切韵〉》一文,理由是“开皇五年九月,李若使于陈。开皇六年,卢思道死于长安”。王显不同意此说,笔者亦以为此说嫌宽泛。
笔者提出“长安论韵开皇六年说”有论证,全文见本篇附录,今再作大幅增补。
最后是“开皇九年说”,王显著两篇长文,有论证,有影响,陆萌一的《陆法言》一文采取王显之说,⑦胡裕树(1992:3)主编《中国学术名著提要·语言文字卷》亦持是说。对王说,笔者在卅年前的《长安论韵开皇六年说》文中提出质疑。近张雨(2018)云:“王显所主张的开皇九年说,其实是最不符合‘初’字之意的观点。”张雨有考辨,颇详。
四、三十而立,(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爱思想关键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