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盛璋:南海诸岛历来是中国领土的历史证据
上引裴渊的《广州记》也是南朝时代的作 品 , 文献与考古材料恰是相互印证。 (从距离 上推算 )东莞在今广东宝安南头城。紧邻珠江 口 , 北宋巡海水师营垒就设在这里 ,水师巡海 就从此 出发。 它是古代重要的出航点之 一 , 由此向南五百里的珊瑚洲可能属西沙群岛。 裴渊是晋时人 ,他只说是“昔时”, 没有具体讲明时间 ,但必在他以前的很久 ,东莞一带 的渔民就来到南海诸岛进行捕鱼和采集其他 海产的活动了。
明清以来 , 我国南方渔民前往南海诸岛经营开发日益增多 , 南海诸岛已经成为我国 重要的渔业基地之一 , 因而在岛上生活已经 成为定居 , 以至移居 ,他们除了定居捕鱼和捕 捞海产外 ,还克服自然条件种种困难 ,修屋造田。早在明成化、弘治年间 (十五世纪末 )王佐 纂修的《琼台外记》就有如下记载:
万州东长沙、石塘 , 环海之地 , 每遇铁飓挟潮 , 漫屋蔞田。则利害 中 于 民矣 。
长沙、石塘就是西沙与南沙群岛 ,这条材料不仅证明西沙与南沙群岛是属于海南岛的万州辖境 ,还说明岛上有屋有田 , 由于为海水所包 围 , 台风一来 ,淹没田屋 , 人民受到灾难。根据实地调查、考察 , 不论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 许多岛上都有明清时代所建立的小庙以及古井、椰林、大树等。“西沙群岛的北岛、南岛、赵述岛、和五岛、晋卿岛、琛航岛、广金岛、永兴 岛、珊瑚岛、甘泉岛等地 , 先后发现十四座明 清以来的孤魂庙。”其中琛航岛上的小庙还遗 留有明代龙泉窑烧造的瓷观音像 ,广金岛和 北岛的小庙中分别遗留有清代景德镇窑和德 化窑所烧造的瓷器 ,南沙群岛的太平岛、中北 岛、南威岛、西月岛上也都有这类小庙。 这些 小庙“是我国广东渔民为悼念因开发南海诸岛而航海遇难的先辈亲人而建造的”。
1933年 9月 1日《广东琼东草塘港渔民 申诉法占珊瑚九岛书》说:
吾琼文昌县渔 民 因生活所迫 , 于清道光 初年已到其地从事渔业 , … … 嗣有各县 多数渔户移居其地 , 建立房屋与兄弟公庙多所… … 。
可见至迟清代中叶海南岛的文昌县以及他县 人民已经移居到南沙群岛从事捕鱼 , 建屋修 庙 , 已由短期定居而发展到移居。
从十九世纪以来 , 外国侵略者到西沙群 岛、南沙群岛见到中国人民在各个岛上的开 发活动 , 以及遗留下来各种史迹 , 也不得不承 认这些铁的事实。 下面仅将外国人在南沙群 岛所见实况摘要集录:
(1)公元 1867年 (清同治六年 )英国派测 量船来福曼 (Rifleman )号到南沙群岛测量 , 据来福曼号报导说:“各岛俱有海南渔民之足 迹 , 以捕取海参、介贝为活 ,颇多常年留居于 此 ,而 由海南居民每岁遣小舟来此 ,供给粮 食 , 易取参贝”。
(2)公元 1939年日本台湾总督府派内务局地理课主管池田一德等人到南沙群 岛调长沙、石塘就是西沙与南沙群岛 ,这条材料不且在文献中早已有人居住之实证 ,在北子岛 有两座坟。 碑一载: 同治十一年翁文芹 ,另一 载同治十三年吴口口”。
(3)公元 1868年英国海军部海图局编制 的《China Sea Directo》载:“觅出礁 (Discoy - ery Reef , 即华光礁 )西历正月至五月 , 琼州艇船。咸集此礁以围鱼。”“树岛 (Tree Island , 即赵述岛 )岛上垣有中国渔人。”“林康岛(Linco Island , 即和五岛 )岛中央一椰树不甚大 , 并有 一井 , 乃琼州渔人所掘 , 以滤咸水 者”。
(4)公元 1818年日本人小仓卯之助带队 到南沙群岛进行所谓“探险”,在其所著《暴风之岛—— 新南群岛发现记》一书中记: 他们在 北双子岛 (北子礁 )碰见三个中国渔民 ,住在 小屋里 , 是海南岛文昌县人。并且也看到墓和 水井 ,在西青岛 (西月岛 )也看见水井 ,在三角岛 (中叶岛 )看见窝棚、小庙和水井 ,在长岛 (太平岛 )看见一座水泥造的庙 ,有几块小匾额 ,年代是民国七年 ,庙附近有井。
( 5)公元 1933年法国派军舰强占南沙群 岛 ,据当时法人报导:
① 盎白纳岛 (La Cage Amboyne , 即安波 沙洲 ):“到处有渔人在岛暂住之遗迹。”
② 斯贝特岛 (Ile de La Tempete , 南威 岛 ): 岛上已有四个中国人 (较 1930年且增多 一人 )在此掘有淡水井一 ,种椰子树、香蕉树、 蕃薯及蔬菜 , 主要职业则为捕捉海龟 。
③ 伊都阿巴岛 (Ilc Itu Apa ,太平岛 ): 法 人在岛上看到“一个树叶盖的木屋 ,一块整齐的种蕃薯的田场 , 一座小神龛 ,带着供神的茶 壶 , 悬一木板 , 上写中国字 , 大意云:“余乃船主德茂 ,三月中旬到此 ,但不见人 ,余现已将米留下 ,放在石下藏着 ,余今去矣”。
④ 劳达岛 (Ile loai - Ta , 南钥岛 ) ,有新生之檬树 ,六棵柳树及其他树 ,当时虽无人居 住 ,然居住“遗迹犹新 ,在神座前所插捧香之 香棒尚在 ,在一大树下 ,有茅屋一 间尚遗有一 茶壶 ,一炉灶”。
⑤ 帝都岛 (Ile Thi - Tu , 中叶岛 )有檬树、椰子树及其他大树数株 ,“本年有中国海南岛 之渔夫五人在此居住 ,有淡水井一口 , 足供五 人之饮料 ,捕鱼而外 ,从事于椰子、香蕉、蕃瓜 之种植 ,且采掘磷矿。”
⑥ 双岛 (Les Deu - Iles ,双子岛 )其北子 岛当时无人居住 ,仅留茅屋数间 ,在南子岛有 中 国七人 ,其中有二小孙 , 皆来自海南岛。 去年供给食粮之船虽未到此岛 ,然彼等之余粮 尚足 ,并养有鸡数十只 。
此外英人还报导: 地萨尔 (郑和群礁 )与 多几尔 (双子礁 )两岛有由琼州渡来的华人居 住 ,每年有小艇载食品来岛 ,供华人食用而将龟肉及龟蛋转运出去。
(6)公元 1933年日本大阪每日新闻“准 备了四十七吨的帆船第三爱媛凡。并派三好、 松尾两社员前往南沙群岛调查 ,其记录如下: “ (八月)二十五日正午抵达 目的地 ,北二子岛 … … 见岛的东面有一民房 ,似乎有人 , …… 据说是从海南岛来的两中国人 , 以举手礼欢迎了我们。 一行前往南二子岛。 … … 岛的南面也有房子 ,住有三个中国人。 … … ”。
三、中国历朝管辖与行使主权的证据
(一)位于南海中的诸岛历来就是中国沿海人民生产活动之地区 ,所以我国沿海有关 的省、州、县地方政府都是把诸岛作为 自己的 管辖地区的一部分 ,有关志书 ,包括中央和地方的志书 , 也都把它们列在管辖的“疆域”或“山川”条目中。
(1)上述《汉书 · 地理志》所记海外航路 , 四程均“到日南象郡界”为止 , 显然是: 过此界就是属于中国境内 ,所以不记。
(2)《旧唐书 · 地理志》记振州疆域四至:“西南至大海千里”振州即今海南岛崖县 , 由 振州治所西南至大海千里 ,那么西南管辖的 疆域达到越南会安以南的海域 ,而据同一志的记载: 当时林邑郡 (后改林州)就是在岭南 道管辖之下 ,州治应即汉代的象林县 ,《旧唐 书》所记疆域 , 正和《汉志》“ 日南象郡界”一 致。
(3)宋《 舆地纪胜》引《琼管志》把“东则千里长沙 , 万里石塘”列在广南西路 , 吉阳军“风俗形胜”项内 , 以后明清广东或琼州的地方志 引《琼管志》这两句 , 大多都列在“疆域”项 内。 例如元末明初的《琼海方舆志》、正德 《琼台志》,康熙雍正道光修的《广东通志》,道光《琼州府志》等 ,把代表南海诸岛的长沙和石塘列为中国疆域 , 除了历代志书外 ,还有一些官方舆图可证。 例如康熙五十五年 (公元1716年 )编绘的《大清中外天下全图》, 乾隆二十年 (公元 1755年 )的《皇清各直省分图》, 乾隆三十二年 (公元 1762年 )绘制的《大清万 年一统天下全图》, 嘉庆二十二年 (公元 1817 年 )的《大清一统天下 图》等官方舆图, 都在南海诸岛的位置标绘“长沙”、“石塘”或“万 里长沙”、“万里石塘”等。
(二 )历代官修的志书图籍虽然把长沙和 石塘列在行政疆域之内 ,但由于古代海上交 通与岛上交通与岛上自然条件的限制 , 不可 能在各岛设官置守 , 历代对南海诸岛管辖的 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巡海。
( 1) 汉武帝所设九郡 , 儋耳朱崖二郡 (设在海南岛 ) , 后并归合浦郡 , 只有七郡 , 统属交趾七郡。按汉代制度 , 诸州刺史每年要巡行所部郡国 , 称为巡部 , 交趾刺史管辖范围不仅陆上 , 也包括南海中岛屿 , 所以交趾刺史巡部也包括巡海 , 谢承《后汉书》 就记 载交趾别驾陈茂跟随交趾刺史周敞巡部 , 涉涨海遇风 , 船几复没 , 证明从汉代起巡行南海或涨海是南方州郡长官的职责。这种巡行南海的制度后来还传下来 , 晋鲍靓为南海太守 , “尝行部入海”, 早期没有记载他 们巡海具体巡到那里 , 但至少可以证明: 沿海州郡管辖范围 , 包括南海海域一部分 , 因而巡海是他们的职责 , 也是他们行使管辖权利的一种手段。
(2)北宋开宝四年 (公元 971年 )平定南方的南汉后 ,置巡海水师 ,《武经总集》前集卷21载:
广州南海郡……命 (今 )王师出戍、置巡海水师营垒在海… … , 至屯门山二 百里 ,… … 从屯门山用东风 , 西南行七日至九乳螺州 , 又三日至占不劳山 , 又南三日至陵山东。其西南至大食 (石 )佛 , 师子、天竺诸国 , 不可计程。
原书在陵山下注:“有甜水”, 说明巡海水师一 定在此地停留 ,计程一直到陵山 , 以下就不计程 ,看来这里应是巡海的停止之处。陵山就是越南归仁北的燕子岬。 至于九乳螺州在屯门山西南七日程 , 比贾耽海程中的九州石 (七洲岛 )要远五 日 程 , 比象石 (独猪 山 )远三 日程 , 应指西沙群岛 , 严如煜《海防辑要》的 “广东海图中”正是把九乳螺洲绘在西沙群岛的位置。
(3)此后宋代还在庆历年间 (公元 1041 ~ 1048年 ) ,“招收广南巡海水军 , 予以旗鼓 训 练 , 备战守之役”;“元置白沙水军、巡海 上”;明洪武二十七年 (公元 1293年 )设南海 备倭指挥一员 ,专辖内外十一处 ,每所官各一 员 , 督管军船 , 于所部海面巡视 ,有警申报剿 除 ”; 明世宗时 (公元 1522~ 1566年 ) ,“参将 朱文达 , 至琼即巡海”。 清康熙四十九年至 五十一年 (公元 1710~ 1712年 )广东水师副 将吴皗也曾率领水师巡海 ,(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爱思想关键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