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炎秋:经典现实主义及其反思
20世纪的现代现实主义在哲学社会思潮上与20世纪社会的发展基本是同步的,(20)在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上吸取了20世纪其他文学流派的长处。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M.库切,库切受后殖民主义的影响较深,但不局限于后殖民主义的思想,他的作品描写种族隔离政策颠覆前后的南非社会,探讨他者责任的问题,挖掘各种假面具下的真实人性,表现了其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石黑一雄的作品受意识流的影响,侧重记忆与遗忘的描写,极力挖掘隐藏在我们与世界联为一体的错觉下的暗黑深渊。莫言受现代主义作家福克纳、马尔克斯的影响较大,他的创作想象丰富,感情充沛,语言恣肆,他的作品不避鬼神,奇人异事层出不穷,情节存在较大的跳跃。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使现代现实主义在表现形态上与经典现实主义拉开了一段距离,甚至使一些现代现实主义作家在浅层表现上看起来与先锋派作家比较接近,如莫言、莫里亚克等。但经典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并没有过时。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探讨。其一,尽管20世纪现实主义已经发展到现代现实主义的阶段,但现代现实主义与经典现实主义并不是先进与落后的关系,它的发展并没有否定和取代经典现实主义的发展。在整个20世纪,在很多现代现实主义作家取得重要成就的同时,仍有很多作家坚持用经典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进行创作,并且同样取得了重大成就,如刘易斯、斯坦贝克、肖洛霍夫,再如中国的柳青、路遥等。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一个人的遭遇》都是经典现实主义的重要作品,而且在处理作家主观与客观现实的关系时,比托尔斯泰这样的经典现实主义作家做得更好。因为肖洛霍夫经过自然主义的洗礼,更倾向于通过情节与人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托尔斯泰则有一种在作品中显性地表达自己思想的冲动。其二,现代现实主义虽然在经典现实主义的基础上有所偏离,但这种偏离实际上只是在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上,在对现实的看法与对世界的认识上,在创作方法的基本点上,现代现实主义作家仍是坚持至少基本遵循了经典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的。如莫言,虽然他的小说有一定的魔幻色彩,但其创作的基础实质上仍是现实主义,如他的《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蛙》基本上都遵守了经典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三个要点。《透明的红萝卜》带有魔幻色彩,有着许多童话式的非现实因素,但小说的主体仍是对当时农村生活的现实描写;小说的人物塑造也很精彩,如对公社刘副主任的描写,用墨不多,但生动地刻画出一个本质不太恶劣却习惯骑在农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小官僚形象。《生死疲劳》采用了人物变形,但这种人物变形只是改变了小说观察与表现的视角,其表现的生活与人物仍是现实的。
上述事实说明了现实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而作为现实主义典型形态,经典现实主义同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纵观20世纪世界文学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先锋派文学绚烂一时,但最终归于平淡,很多先锋派作家最后又回到现实主义的道路上来。之所以这样,不是作为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本身有超出其他创作方法的特异之处,而是因为文学总是人的文学,人希望在文学中看到自己和自己生活的社会,通过文学达到对现实的了解。因此,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始终是文学创作的基本问题,准确认识与反映现实始终是文学的根本任务,反映人表现人始终是文学的重心所在。经典现实主义从认识论的角度反映现实,强调表现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正确处理文学创作中的主客关系,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些特点正好契合文学表现现实的要求,符合文学的根本目的。可以预言,尽管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现实主义还会发生种种变化,但只要人生活在社会之中,文学要表现生活,经典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就不会过时,其艺术魅力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消失。当然,本文的目的并不是主张现实主义一家独大,也不是主张全面回到经典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时代在发展,文学在发展,经典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也有必要发展,吸收其他创作方法的长处,在对生活、现实、人物的看法上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使自己更臻完美。但正如马克思所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21)从流派来讲,经典现实主义已经成为过去时,但从创作方法来讲,经典现实主义还是现在时,它所容纳的生产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还应继续采用、遵循、发展。特别是在当下文学中的现实主义精神有所削弱,现实主义的各种变体繁多的情况下,重提经典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与基本原则,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①[美]R·韦勒克:《批评的诸种概念》,丁泓、余徵译,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第215页。
②[法]巴尔扎克:《巴尔扎克论文艺》,艾珉、黄晋凯选编,袁树仁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第258-259、259页。
③[法]巴尔扎克:《巴尔扎克论文艺》,第25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579页。
⑤笔者曾在《试论现实主义文学的概然律问题——从路遥〈平凡的世界〉现实性的不足谈起》(《学术研究》2020年第4期)一文中讨论过概然律的问题,此处不再展开。
⑥[法]莫泊桑:《小说》,《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235、234-235页。
⑦[法]巴尔扎克:《巴尔扎克论文艺》,第106页。
⑧[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罗念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92、94页。
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91页。
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37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90页。
(12)[俄]贝奇柯夫:《托尔斯泰评传》,吴均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344-345页。
(13)[俄]契诃夫:《写给阿·谢·苏沃陵》,《契诃夫论文学》,汝龙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150页。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90页。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90页。
(16)[法]福楼拜:《谈典型的创造》,段宝林编:《西方古典作家谈文艺创作》,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0年,第397页。
(17)[法]达文:《〈十九世纪风俗研究〉导言》,《巴尔扎克论文艺》,第484页。
(18)我国部分学者提出,由于计算机、网络、电子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文学理论已处于技术论转向的前期(或者前夕)。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创作已经成为现实,随着人工智能大规模的介入文学创作,文学实践与文学理论必然会产生重大的变化。
(19)李建盛:《哲学诠释学与文学的审美真理阐释》,《中国文学研究》2020年第3期。
(20)这里说的与20世纪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是指20世纪现代现实主义受到并一定程度接受了这一时期哲学社会思潮的影响,并不是说20世纪现代现实主义与20世纪的某些哲学社会思潮出现了同质化和同步化的现象。这与存在主义文学是不同的。存在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兴起与存在主义哲学是同步的,其表达的思想与存在主义哲学是一致的,其艺术表现方法与表现存在主义的思想是相适应的。
(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页。


爱思想关键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