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邦和:戴震的“原典”史观、理欲之辩及“分”的思想
注释:
[1]戴震:《戴节妇家传》云:“吾郡少平原旷野,依山为居,商贾东西行营于外,以就口食。然生民得山之气,质重矜气节,虽为贾者,咸近士风”。
[2]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37页。
[3] 后人首肯戴震考据而贬其理论,章学诚为之辩:“凡戴君所学,深通训诂,究于名物制度而得其所以然,将以明道也。时人方贵博雅考证,见其训诂名物有合时好,以为戴之绝诣在此。及戴著《论性》、《原善》诸篇,于天人理气实有发前人所未发者,时则谓空说义理,可以无作,是固不知戴学者矣。”(《书朱陆篇后》。)
[4] 《与段玉裁书》。
[5]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疏证《孟子》字义以发己论。著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有曲阜孔继涵刊刻微波榭本等。前有《孟子私淑录》等,定稿为本书。
[6] 《孟子字义疏证》。
[7] 《语类》。
[8] 《语类》。
[9] 《粹言》卷二。
[10] 《答彭进士允初书》。
[11] 《与某书》。
[12] 《孟子字义疏证》。
[13] 颜元也有相同的看法。如他说过:“理者,木中纹理也,指条理言。”(《四书正误》卷六)“凡事必求分析之精,是谓穷理。”(《存学篇》卷二)。
[14] 《孟子字义疏证》。
[15] 《孟子字义疏证》。
[16] 《孟子字义疏证》。
[17] 《孟子字义疏证》。
[18] 《孟子字义疏证》。
[19] 《答彭进士允初书》。
[20] 《语类》。
[21] 《原善》。其他说“分”的言论,举起要者:
“分于道,谓之命,形于一,谓之性。分于道古平者,分于阴阳五行也,一言平分,则其限之于始,有偏全、厚薄、清浊、昏明之不齐,各随所分而形于,成其性也。”(《孟子字义疏证》中)
“气化生人生物,据其限于所分而言,谓之命。”(《孟子字义疏证》)
“气化之于品物,则形而上下之分也形乃品物之谓,非气化之谓。…形谓已成形质。形而上’,犹形以前,形而下’犹日形以后。阴阳之未成形质,是谓形而上者也,非形而下明矣。…道,言乎体物而不可遗。不徒阴明非形而下,如五行水火木金,有质可见,固形而下也器也。其五行之气,人”物咸禀受于此,则形而上者也。”(《孟子字义疏证》)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中央民族大学首席教授


爱思想关键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