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春堡:数字经济发展与数字中国建设
(二)数字经济社会发展呼唤数字化治理
数字科技在新型经济形态中,不仅是创造财富和价值的先进生产力,像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又都能辅助参与生产、服务、贸易等各项经济活动的监管、规划和决策,使数字技术体现出生产关系的属性。数字技术从创造物质财富向辅助监管和治理的层面扩展。数字经济与数字社会带来的新业态、新行业、新岗位,需要相应的职业道德、工作规则和法律法规予以规范和治理,新的行业和岗位产生的决策、规划、管理、监督和安全等工作和职能,需要纳入新的治理范围。因此,需要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的经济社会的理念体制、运行程序、基础设施、具体功能。在经济社会的数字化形态基础上,探索和实践新的治理方式,确立数字治理格局,运用数字治理方式,开发以数字技术、数字要素、数字资源为基础的新型治理工具,加强宏观经济治理数据库等建设,提升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治理能力,提升企业、事业、党政单位的数字化监管水平,推动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的数字化治理。企业的数字监管和政府为主的社会数字化治理,积极地反作用于数字经济发展,使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治理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民众。
(三)数字中国走向世界和未来
随着数字科技日益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能感受到万物皆数,而且数字间的关联正在上升为一种普遍规律。像土地意味着农业时代、机器意味着工业时代,数据意味着数字时代。数字时代已经走来,数字世界正在崛起。数字技术曾经搭乘全球化快车走到今天,全球化又会伴随数字治理走向远方。数字化治理将会成为全球治理的崭新方式。从新的治理实践效果及其趋势看,新的社会治理理念和方法正在萌芽和形成。一是平等治理理念。各种刷卡刷脸等防伪识别一视同仁,不看你的地位和单位,出入有关场所、在线购物、在线支付、在线工作、在线上课,都是无差别的服务,数字赋能治理,使大家享受着平等的服务和待遇。二是多元治理主体和民主理念。有手机的人都可成为数字信息的发布者、掌握者、传播者、运用者,体现着治理的快捷、敏锐、准确、高效。三是关爱和人性化理念。随着机器人参与更多的劳动,急难险重岗位对人的伤亡风险减少了,就业更具人性化。加之数字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多,生产成本下降,吃穿住行问题得到缓解和改善,娱乐休闲度假普遍增加,进而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位。这些治理理念和方法,将会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发展,不分地域和国别地扩散和渗透,自然而然地增强着人类之间更多的沟通、理解和团结。
[参考文献]
[1]罗贞礼《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三个基本属性》学术前沿,2020,(9).
[2]陆峰《发挥数据生产要素的创新引擎作用》学习时报,2020-06-12.
作者系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原发《党政干部论坛》2021年第3期


爱思想关键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