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森:回顾改革开放40年
二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改革的本质就是变革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不是目的,改革只是工具,只是路径选择,改革是为发展服务的。改革初期,最大的阻力是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小平同志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不争论”、“发展是硬道理”、“不改革死路一条”。正是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改革的评价关键是看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0年改革开放才会克服和排除来自左的和右的各种干扰,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农村改革是最突出的例子。建国时,我国5.4亿人,粮产只有一亿多吨,人均208公斤;国民经济恢复后,到1958年公社化时,人口6.6亿人,粮产2亿吨;后来搞学大寨,历经文革动乱,1978年9.6亿人,粮产3亿吨;20年仅增长1亿吨。包产到户后,到1984年10.4亿人,粮产4亿吨,人均390公斤;1996年粮产5亿吨;2013年6亿吨,人均450公斤,远超全球人均320公斤水平。中国解决各种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而改革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发展无止境,改革就无止境。当前中国进入新时代,面临新矛盾,开启新阶段,但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论断没有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没有变,只是我们说的发展是高质量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新的发展理念。
三是坚持走渐进式改革的发展道路。中国作为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各项改革必须从自己的国情出发,而绝不可能照搬任何外来的模式。改革初期,小平同志提出“摸着石头过河”,重大改革要先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开,这种渐进式改革之路也成为中国改革的最为人称道的基本经验。渐进式改革的关键在于重视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尊重和保护改革的首创精神,支持和保护广大干部群众满腔热情地投身到改革事业,鼓励和保护理论工作者对改革理论和实践的总结,也支持和保护企业家等新的社会阶层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作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价格改革。改革初期,100%生产资料、90%生活资料价格是政府定价。那时上调肉蛋禽价格需要国务院常务会决定,职工工资调5元还是4.5元争论很久。1986年国家统一定价的商品由113种减到25种,农副产品的65%、工业消费品的55%是浮动价或市场定价。1986年、1987年拟放开生产资料价格,搞“价、财、税”联动方案,但考虑到诸多风险,方案没出台。1988年搞价格闯关,放开肉禽蛋价格,但遭遇到严重通胀的冲击。因此,双轨制一直延续到90年代中期,粮食价格1993年才全面放开,走了一条双轨并存、调放结合、以放为主的渐进路子。实践证明,渐进式改革是中国的哲学、中国的智慧,证明了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主人。即使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许多改革如自贸区、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等还是要先行试点,取得经验,才能全面推开。
四是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40年来,中国改革的核心问题一直是计划与市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1982年十二大前对商品经济争议很大。根据党内理论工作负责人的意见,党刊直接发文批商品经济,重申计划经济为主体,市场调节为补充。小平同志1980年会见外宾时提过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1983年收入邓选时也改为“在计划指导下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因此,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模式的变化,反映了思想解放的过程,也是“三个有利于”标准检验后的结果,更是人民在改革实践探索中达成的共识和正确选择。实践证明,市场经济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只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才能让一切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的活力竞相迸发,才能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竞相涌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改革的一大发明。对市场化改革,国内外曾经有许多不解和疑惑。1991年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时曾经提出质疑,我国中央领导人回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我们把计划和市场看作工具,什么有利于发展,我们就用哪种体制机制。刚刚去世不久的中国改革先行者、百岁改革老人安志文同志曾经说过:我一生只做了两件事:诚心诚意地学计划经济,诚心诚意地改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搞计划经济时我一马当先;搞市场经济更要义无反顾。
中国改革的基本经验还有很多,例如正确处理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和法治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关系,等等。最后还要强调的是,中国改革基本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坚持党的领导。40年来所有重要的改革都是在党的会议上作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改革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基本的经验。
40年的改革实践创造了很多经验,这些经验代表着中国改革智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这些经验仍然散发着真理的光辉。近期,习总书记特别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进入高峰期,必须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多推有利于增添发展动力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的改革。这四个有利于实际上也是40年改革积累的宝贵经验。改革实践也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来源:《见证重大改革决策 ——改革亲历者口述历史》、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彭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爱思想关键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