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海建:戊戌时期康有为的“洪水说”“地顶说”“地运说”
——兼论《康子内外篇》的写作与完成时间
摘 要:
戊戌时期,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讲授中谈到了“洪水说”,即四千年前世界全陷于洪水之中,人类的历史从此开始,中国的历史从夏禹开始;谈到了“地顶说”,即昆仑为地顶,在洪水期间保留了人类的早期文明 ,昆仑有“四大金龙池”,是额尔齐斯河、阿姆河、印度河、黄河的源头,由此形成了繁荣的亚洲文明。这些奇特的学说究竟有什么政治目的?本文认定,《康子内外篇·地势篇》涉及到“地顶说”,但已发展成为“地势说”,是康有为在戊戌之后的思想。本文说明,康有为弟子徐勤、刘桢麟、梁启超政论文中的“地运说”,即人类文明从印度发生,向西传播到欧洲和美洲,将通过东西两条路线(俄国西伯利亚、美洲经日本)传到中国,才是“洪水说”“地顶说”的最后结论。
[关键词] 康有为 戊戌变法 康子内外篇 黎祖健 万木草堂口说 徐勤 刘桢麟 梁启超
仔细观察戊戌时期康有为的政治思想与学术思想,可以发现一些非常奇特的学说,即“洪水说”“地顶说”“地运说”。这些学说显得非常松散,内部结构不紧密,最初看起来有点荒诞不经,康对此也没有完整的叙说,稍不注意很容易就放过去了。学术界对此尚无专门的研究。但我却以为,这些并未形成完整体系的“洪水说”“地顶说”“地运说”,很能反映康有为的性格特点,反映其学术思想(康学)的形成过程。解读这些学说,对总体了解和理解戊戌时期康有为学术思想与政治思想颇有助益,亦可为考证《康子内外篇》写作与完成的时间提供线索或依据。由此,我将康有为的这些学说整理于下,以求教于方家。
为了思维和叙述的准确性,我还须对本文所使用的“戊戌时期”概念下一定义:以戊戌年(光绪二十四年)为主,向前延伸到甲午战争之后,即战败后的中国朝野开始倡言“变法”之时。
一、万木草堂中的口说:“洪水说”“地顶说”
戊戌时期康有为所创“新学伪经说”“孔子改制说”“大同三世说”,尤其是后两说,最重要的论据是孔子的口说,称《公羊传》、《易》、董仲舒《繁露》、何休《解诂》等著述(甚至纬书)保存了大量孔子当年口说的内容。正因如此,康有为创建其学说时,也非常注重口说,尤其是“大同三世说”,传授给陈千秋、梁启超等人。1也因为如此,我对康在万木草堂中的讲授内容极感兴趣。康当年的讲授记录,现存有四种笔记,分别是黎祖健所录《万木草堂口说》、不著录人《万木草堂讲义纲要》和张伯桢所录《康南海先生讲学记》《南海师承记》。以下一一叙述之。
现存康有为讲授记录最详者,当属黎祖健所录《万木草堂口说》。黎祖健,字砚贻,广东番禺人,早年师从于陈荣衮。1894年(光绪二十年),黎随其师陈荣衮同拜康有为为师。2黎入康门较晚,在康门弟子中地位不高;但其学习勤奋,颇有著述,曾在康门控制的《知新报》上发表政论文5篇。3黎祖健所录《万木草堂口说》,现存两个版本,其一收藏于广东中山图书馆(丙申本,光绪二十二年,1896),其二收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丁酉本,光绪二十三年,1897)。楼宇烈称:“现存这两份口说抄本内容及编次基本相同,似系同出一源。”此说若能成立,所录皆是1896年康在万木草堂的讲授内容。目前最方便使用的版本,是楼宇烈整理本。4
《万木草堂口说》大约十万字,语录体,未加修饰,从中可以看出康有为在万木草堂对众弟子讲授时的汪洋自肆、随性洒脱、不受规限。其中关于康的“洪水说”“地顶说”,黎祖健所录文字为:
现考地球所生从日出,而月从地生出。
昆仑有四大金龙池:一条额尔齐斯河,流入俄国;一条阿母新头河,流入波斯;一条印度河,流入印度;一条黄河,流入中国。(见佛书玉合经)
昆仑者,地顶也。知地顶之说,而后可以知人类之始生。
现考人类之生,未过五千年,总之去洪水不远。或者,洪水以前之人皆为洪水所灭。以历国史记考之,人皆生于洪水之后。计自洪水至孔子,二千年,自孔子至光绪丙申,二千四百四十七年。印度开国最古,波斯亦开国亦早,盖近昆仑也。
凡有数千里平原,必能创造政教文字。故地球内四大域皆然……
中国、印度、波斯、小亚西亚共为四大域,是开辟之始。
外国之教,以婆罗门为最古,马哈麦、佛氏、耶氏皆从它一转手。马哈麦弟子,名某亚已。老教分两门:一言丹鼎,葛稚川是也;一言符箓,张天师道陵是也。
自古至今,以地而论,则中国与印度,以人而论,则儒与佛。儒者,孔子之国号也。孔子未改制以前,皆淫佚无度,孔子以布衣整顿之……
言昆仑之说者,莫精于佛书,以印度近昆仑也。《海国图志·昆仑考》甚谬。
罗马之政教出于波斯,波斯出于印度,印度语言文字,皆本天竺,音用支歌麻韵。
古时郁珠即今之阿泽槃木者,经洪水后,在最下最肥之地。自兴安岭外,六千里皆槃木。
中国在昆仑之南。
(印度为一域,波斯为一域,小亚细亚为一域,即今土耳其,中国为一域。)亘古开国莫大于波斯。
何以日主岁功?日为地之主也。
地之大小从日火迸出时已定。
洪水者,当时地球水未干尽。
凡诸星莫不有洪水。(凡诸书莫不言洪水。)
印度之(即)白折额,为人道(人类)之始。
洪水以后,人多居昆仑左右。
日火质爆而为地。
洪水、流沙、蟠木。
昆仑为地顶,即今伊犁。
昆仑既起之后,大雪山离地至二千余丈。
印度开国甚古,当尧、舜时,义理、政教、文字已可观。
以风水论,印度开国最先。
昆仑出天山、杭海山、大金山,走兴安岭、走大加海。
四川亦近昆仑(地顶)。
中国向东。
欧洲离昆仑远,开国迟;中国去昆仑近,开国早。
蟠木古名郁珠,亦名老林阿泽,古之所谓蟠木。
印度生在洪水之后。
山西为中国地顶,面向黄河,左氏所谓“表里山河”。
山西至今有穴居者。
洪水以前政教无可考,《禹贡》一篇,洪水既平之文。
(通地球政教文字不出四大域。)
地球诸教皆起于春秋时。
印度、波斯与三代制度相类。
歌麻为天地元音,人始生落地即曰呀,泰西声音多用歌麻韵。
白帝额过欧洲开人种。
亚当、波斯、印度俱被洪水。
外国七日礼拜出佛,印度开国早故也。
中国大禹、巴比伦、婆罗门生同时。
凡地球各国之人物,开在洪水之后,尧、舜年间。
洪水或以为七年,或以为十年,殆未至此。禹所治者,乃洪水末流耳。
黄帝至今六千年。
洪水后方有人,无五千年以上死人骨。
地球之生约四万年,分三古,曰荒古,曰远古,曰近古。
大象是洪水以前物。
各国皆言洪水,洪水后方有今日世界。
《汉书》诸西国皆在今昆仑山,不止葱岭也。佛之阿弥,即昆仑。
古之瀚海,即今戈壁。
波斯、印度、希腊及中国,约分四教。
地球之聪明大略相仿,印度开国最古,各国政教多从印度出。
埃及开国文物后,而希腊大盛。5
当时的笔录用毛笔,记录的速度不会很快。黎祖健的这份记录,当然只能是摘记要点,分别散列于《学术源流》之一至之七之中。有些内容,很可能黎自己也不太清楚,记录的文字似有误,如“白折额”“白帝额”。但从这些简洁的文字中,可以大体看出康有为“洪水说”“地顶说”的主要论点:
一、地球由太阳所产生(“地球所生从日出”,“日火质爆而为地”),距今大约有四万年。早期的地球上有植物(“郁珠”“槃木”)和动物(大象)。
二、五千年前,地球各处有巨大洪水(“亚当、波斯、印度俱被洪水”),人类文明在洪水中是无法生存的,可能因此而中断;昆仑为“地顶”即地势最高处,可能保留了最早期的人类文明(“洪水之后,人多居昆仑左右”)。
三、洪水消退之后(大约四五千年前),人类文明从昆仑“地顶”向四周扩展;离昆仑比较近的印度、波斯、小亚细亚(土耳其)和中国有了最初的人类文明(“中国大禹、巴比伦、婆罗门生同时”,“印度、波斯与三代制度相类”,“义理、政教、文字已可观”);发源于昆仑“四大金龙池”的四条河流(额尔齐斯河、阿母新头河即阿姆河、印度河、黄河)是文明伸展的路线,从上游而下游,逾行逾远。
四、大约在两千多年前,地球以印度和中国为中心,分别发展出高等的思想与政教体系,即中国的儒学与印度的佛教或早期的婆罗门教(“自古至今,以地而论,则中国与印度,以人而论,则儒与佛”);而伊斯兰教(“马哈麦”即穆罕默德)、佛教、基督教(“耶氏”)都是从婆罗门教转变而来。
五、欧洲离昆仑远,文明发生晚,且其文明来源或受益于印度文明和波斯文明。
六、从语音来看,地球各地的文明有同源性(“歌麻为天地元音”),而罗马帝国的文明来源于波斯文明,波斯文明来源于印度(古天竺)文明(“音用支歌麻韵”)。(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爱思想关键词小程序